评论
分享
东京奥运周期,“体能”成为备战中的高频词。充沛的体能是展现技战术的基础,过去两年,国家队强化体能训练,全员实施抓体能补短板。正在进行的东京奥运会,不论是获得首金的射击队“00后”杨倩,还是举重队第一金的“小猴子”侯志慧,无一不印证着体能带给他们实质的帮助和提升。
射击队万米跑中找“稳”
“00后”小将杨倩,首个比赛日在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夺得中国代表团本届奥运会的首金。庞伟和姜冉馨也在已经结束的男子、女子10米气手枪比赛中为中国队的奖牌榜中增加了两枚铜牌。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射击队平日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射击看似是“静”和“稳”的项目,却同样对体能有非常高的要求,在瞄准过程中需要调动全身很多肌肉,身体和心理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枪口哪怕出现一毫米的晃动,对于10米、25米甚至50米外的目标都会产生巨大偏差。好成绩的取得,必须要求运动员有强大的基础体能和专项能力作为支撑。
东京奥运周期,国家射击队牢记“体能是竞技赛场入场券”,重点加强体能训练,强化基础体能,恶补体能短板。
在强化基础体能方面,国家射击队在训练中安排了每周两次万米跑和3000米计时跑,这样的强度对于射击运动员来说并不轻松。为了更好地帮助运动员完成训练,队伍专门邀请了田径教练前来授课,讲解正确的长跑姿势,防伤防病。对于暂时无法参加长跑的运动员,体能教练为他们选择了功率自行车等替代手段。
在保证基础体能的同时,专项体能训练各有侧重,体能教练会做出细致的安排。比如步枪和手枪两个项目对于核心和下肢稳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在上肢训练中,步枪项目因为有皮服对手臂的支撑,训练中更侧重于肌肉灵敏性和反应能力的训练,手枪项目主要靠手臂支撑枪械,因此对运动员上肢力量的训练提出了更高要求。
去年3月,国家射击队一行共81人前往河北崇礼进行了为期3天的野外拉练。队员们每天都要徒步25公里,耗时七至八个小时,拉练的线路既有连续攀升的山路,也有山林间的雪路,再加上平均1900米的海拔高度和崇礼冬季的大风低温,如此艰苦的训练,不仅让队员们加强了体能训练,也是对全队意志品质的一次磨砺。
通过加强体能训练,运动员们的身体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意志品质有了显著提升,打硬仗、打恶仗的能力更加突出,为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游泳队力量训练提升运动表现
在游泳项目上,想要与身体条件更好的欧美选手抗衡,体能是必不可少的。东京奥运周期,强化体能带来的体能增长帮助中国泳军进一步提升了水上专项能力,综合实力也相应提升。
东京奥运会游泳比赛7月25日进行了首个决赛日的比赛。在女子100米蝶泳半决赛中,张雨霏以55秒89的稳定成绩以头名身份晋级明日的决赛。近来状态火热的张雨霏此次东京奥运会在100米和200米蝶泳个人单项上都具有夺金实力。
张雨霏状态的一步步提升离不开体能提升带来的积极影响。体能是张雨霏的强项,体能的强化让她有了更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也促进了她游泳专项的成绩。从最开始引体向上只能负重15公斤,做起动作来晃晃悠悠,到半年后她已经可以负重40公斤做出非常标准的动作,张雨霏的进步很大。苦练体能给张雨霏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是上肢和核心力量的提升对蝶泳项目的促进作用。“核心力量的提升帮助我在水中能更好地完成蝶泳提臀动作和控制动作节奏,能够更为流畅地游进以及保持水中的流线型,这些都让我的专项训练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认为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和投入对专项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她说体能训练的加强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在她的主项100米蝶泳当中,而副项100米自由泳的提升也是水到渠成。“蝶泳和自由泳短距离项目有共通点,蝶泳的体能和速度上来后自由泳也跟着提高了。冬训以来我加强最多的就是体能。短距离项目体能非常重要,肌肉肯定是要涨的,我100米自由泳涨成绩也得益于体能涨了。”
仰泳世界冠军徐嘉余也说,一段时间以来在体能上的提升支撑了他在游泳比赛中冲刺阶段有更好的发挥。对于体能训练提升带来的好处徐嘉余深有体会:“其实在2018年末我就开始专注于力量增长了,以前的我只有77公斤,远远看上去还是挺单薄的,是以技术见长的运动员,对比欧美选手,身材方面的劣势使我在决赛中被夹击情况下‘吃浪’情况严重。从那年冬训开始,我为增加力量、增加体重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因为我的消化系统从小就不好,从小瘦到大的我几乎没想象过强壮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亚洲蛙王”闫子贝在25日进行的男子100米蛙泳半决赛中,以58秒72的成绩顺利晋级决赛。闫子贝也分享了他体能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体会:“核心稳定性的增强、腿部力量的加强、有氧能力的提高,让我从出发台跳出的一瞬间,身体能有更好的滞空能力,可以在空中调整身体姿势,从而减小入水的阻力和压水的有效性。在途中游时,在更强的腿部力量和有氧能力的支持下,特别是在后25米时,技术动作将能保持得更久,减小水阻,从而会游得更加自信。如果能全面发展各项体能项目,便可以全方位提高运动表现。”
举重队强化体能训练见成效
在东京奥运会首个比赛日,第一次站上奥运赛场的侯志慧拿下了举重女子49公斤级冠军,为中国举重队取得“开门红”。这一成绩也是举重队在东京奥运会周期苦练体能的回报。
体能训练在东京奥运周期成为国家举重队训练的重要法宝之一,发挥着“润物无声”的神奇效用。举重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传统的体能项目,实际上,体能项目也要强化体能,体能在帮助运动员提升成绩和稳定性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能训练,国家举重队队员们的成绩指标普遍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举重在大肌肉力量上可能领先其他项目,但在小肌肉、核心、平衡、稳定、柔韧、心肺功能等方面存在差距。尤其是核心力量,此前容易被忽视,却恰恰是举重选手完成大重量试举时保持技术动作稳定性的重要一环。“体能对于专项能力、技术稳定性、伤病预防和治疗康复都有很大帮助。”男举国家队主教练于杰表示,运动员通过体能训练实践,已经对体能训练的效果普遍认可和高度重视。
东京奥运会延期,给了国家举重队更多的时间,从强化体能训练开始恶补短板,展开科学备战。“对我来说,进行体能训练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意志力,特别是在划船机、攀爬机项目上。因为我腿部力量较弱,这些训练能帮助我弥补短板。”将在下周出战女子87公斤级比赛的汪周雨表示,体能训练让自己看到了更大的潜力和空间。“训练中将体能储备慢慢转换到专项能力上去,自我感觉有了帮助和提升,就会更坚定去练体能。”汪周雨说。国家举重队科研团队负责人李清正表示,一年多来,国家举重队基本实现了从基础体能向专项体能最后转化为竞技能力的目标。
女举国家队主教练张国政在青少年时期进行了大量体能训练,他认为这正是自己30岁仍能获得奥运冠军和打破世界纪录的基础。他说,体能训练对于提升选手的比赛稳定性和成功率也能起到关键作用。“对举重运动员来说,体能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比赛表现的稳定性上。有很多选手往往在抓举表现不错的情况下挺举就大失水准,以往我们不明白是何原因,现在通过加强体能训练的实践我们找到了根源。曾经犯过的很多错误,我们也都因此找到了答案。特别到了重大比赛,运动员在受到环境、压力等多重影响下,造成了更大的消耗,这时体能水平就成了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
科学化体能训练提升队伍战斗力
近年来,国家队同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等广泛合作,与国家队科技助力奥运备战技术进行对接工作,搭建国内科教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等同国家队沟通互动平台,科技助力奥运备战取得良好效果。其中体能训练作为科技助力的一部分,正在不断提升科技感、科学性,助力国家队奋勇前行。
为了不断提高训练过程和状态监控的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国家奥体中心针对科学训练的目标及驻训国家队特点和需求,进行了训练器材和科研仪器等更新迭代,科学助力,精准保障,积极配合国家队开展体能训练。新投入使用的国奥体能训练中心保障了摔跤、曲棍球、网球等多个项目国家队,约200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保障任务,取得良好效果。
为提高训练质量,体能中心配备了经过医学临床验证数据精度符合医学标准的人体成分分析仪,通过对运动员每周体成分测试,教练员能够实时掌握相关运动员体成分情况,为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备赛要求。针对常规的跑步机对大级别及下肢有劳损的队员会带来较大压力,易加重伤病的问题,为满足运动员减重、控脂的备赛要求,降低下肢关节压力,配备了反重力跑步机,运动员穿戴橡胶短裤与反重力跑台的气舱连接从而使人体的下半身处于密闭环境中,通过对气压舱充气为下肢生成可控的正压环境,对运动员的体重进行同步校准,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节,由舱内、外的空气压差为运动员提供向上支撑力,减轻有氧训练时反作用冲击,达到控制身体负荷和保护下肢关节的双重作用。
保障人员认真研究、熟练掌握体能训练器材的性能、参数和使用方法,积极配合体能教练实施体能训练计划,做好体能训练器材和设备使用方法的讲解,并对训练数据进行说明和阐述,协助队伍进行了速度、体成分、身体形态等测试。在服务保障国家队的路上,国家奥体中心会不断努力提升科研攻关和科技助力水平,后续还将继续补充和完善数字化体能训练和测试评估器材,更新科学训练设备设施,探索引进、孵化体育科研机构,加强科技服务团队培养等,着力建设满足驻训国家队体能训练、康复理疗、体质测试等方面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综合性国家体育训练中心,做好国家队的训练保障工作。
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学院则充分发挥专业院校优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借助北体大国家冰雪训练科研基地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服务国家队的机会,培养能够联结运动训练与科学技术、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的体育科技人才。据体能训练学院教师张鹏介绍,团队的体能测试工作几乎涵盖了国家体育总局所要求的包括全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运动素质方面的全部项目,其中以运动素质测试内容居多,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平衡与稳定等。
此外,体能训练学院团队还参与了电子计时与人工计时相结合的工作。目前已服务三支国家队40余人次。同时,团队还对运动员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来发现受测者身体灵活性、稳定性、对称性等方面的不足,进而分析受测者在运动过程中潜在的动作补偿问题、损伤风险,从而为后续的纠正性训练提供参考,最终保证人体动力链系统功能完善,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为教练员全方位了解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下一步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
来源: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