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锻炼筋骨为人民服务 举办运动会激励国人奋斗协作
关注

体育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以江西瑞金为中心,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建立革命根据地,统一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中央苏区时期,党的第一个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以“锻炼工农阶级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为方针,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从实际出发制定体育政策,将体育工作与军事训练、文化教育、青少年教育、政治宣传紧密结合,切实有效地提升了红军战斗能力,增进了军民团结,这一时期的体育工作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宗旨,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体育精神贯穿始终,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宝贵的经验财富。

赤色运动会报道.jpg

(图为“五卅”赤色体育运动会的报道)

对体能训练的重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的优良传统,提出了“体育军事化”的口号,为了推动红军体育活动的开展,经常在全军中组织军事运动会,据不完全统计,仅1933年,中央苏区举行体育运动比赛200余次。其中,最为盛大的是在瑞金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体育运动会”,也称“五卅”赤色运动大会,共有来自红军各军团、江西和福建两省,以及中央政府各机关、苏区群众在内的16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18项体育比赛及表演赛。博古、邓颖超、王盛荣、项英、张爱萍、何长工、杨尚昆等同志当选为本届运动会主席团成员,毛泽东、张闻天、邓颖超等同志担任了裁判工作,这些党的领导人是体育史上最早的裁判之一,共和国体育事业与党的发展息息相关、命运与共。

<a href=足球合影.jpg"/>

(图为“五卅”赤色体育运动会足球项目冠亚军合影)

在本次运动会的总结会上,张爱萍同志提出了“比赛不是为了胜负,而是为了锻炼铁的筋骨,需要有锻炼工农身体的竞赛,而不是锦标主义”等观念,蕴含着“公平竞争、强身健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传承至今。

第一届全运会-2.jpg

(图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同志在主席台观看第一届全运会开幕式表演)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重视体育运动开展。1959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之际,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开幕式。

第一届全运会-3.jpg

(图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表演)

这届全运会共有田径、体操、游泳、各项球类和航海、航模、跳伞等36个比赛项目。还设有自行车、击剑、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国际象棋、水上摩托艇等6个表演项目。各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共30个单位10658名运动员参加了各项比赛。运动会上,有7人4次打破4项世界纪录,664人844次打破和新创全国纪录。运动会期间,8000多人表演了团体操《全民同庆》。大会于10月3日闭幕,周恩来、宋庆龄、董必武、邓小平等同志出席了闭幕式。会上,向10年来打破世界纪录和得到世界冠军的40名优秀运动员颁发了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第一届全运会-1.jpg

(图为周总理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游泳运动员戚烈云颁奖)

此后,全国运动会的举办成为传统,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从1983年五运会开始,全运会比赛重点是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同时自1993年起,全运会的举办时间也固定下来,每四年举办一次。

天津全运会.jpg

(图为2017年天津全国运动会开幕式)

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赛事推出大量的改革创新举措,提出了“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理念,包括取消代表团金牌榜排名、首设群众体育项目、华人华侨首次获邀在内的8项改革,使全运会由全国运动会成为全民运动会。

今年9月,第十四届全运会将在陕西举行,全民全运、人文全运、智慧全运、绿色全运、廉洁全运的办赛理念,也蕴含着新的时代意义。

陕西全运会.jpg

(图为2021陕西全运会举行倒计时一周年活动)

苏区体育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增强军民战斗力、鼓舞军民斗志、丰富军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全运会则正激励当代体育人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续写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更美篇章。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