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11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在深圳市民中心召开十五运会总体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对十五运会竞赛成绩、赛风赛纪、组织保障等进行全面回顾和梳理,认为十五运会各项赛事组织领导有力、运行管理高效、服务保障一流;各参赛代表团注重教育、严格管理,赛风赛纪良好;体育健儿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粤港澳三地人民同心同行、共享盛会,充分展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充分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的新景象,充分展现了体育强国建设和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成就,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体育人的新面貌。十五运会精彩圆满举办,将载入我国体育事业和粤港澳三地发展的光辉史册,留下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出成绩出人才 备战洛杉矶强信心
全运会是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国家奥运战略的重要一环。本届全运会各代表团公平竞争,各项目精彩纷呈,运动员挑战极限、突破自我,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一批优异成绩集中涌现,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本届全运会在田径、游泳、射击、举重、场地自行车、攀岩等有纪录项目中,创超8项世界纪录、5项世界青年纪录、13项亚洲纪录、10项亚洲青年纪录、14项全国纪录、7项全国青年纪录,12个小项夺冠成绩超过巴黎奥运会冠军成绩,全面展示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成就。
无论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运动员在本届全运会都有优异表现,展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的传承发展和不断攀升的良好势态。樊振东、陈芋汐、侯志慧等一批巴黎奥运会冠军在全运会上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展现了中国水平、中国力量。以王子菲、于子迪、赵一程、孙思蓓等为代表的一批“05后”“10后”小将展现出挑战奥运冠军的实力,上演了“青春风暴”。游泳运动员张展硕获得5枚金牌,成为本届全运会获得金牌最多的男运动员。女子体操运动员柯沁沁首次参加全运会就获得5枚金牌,成为本届全运会获得金牌最多的女运动员。
从全运会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格局,本届全运会37个参赛代表团中,有31个代表团获得金牌、35个代表团获得奖牌。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展示了参赛项目全、参赛人数多、人才厚度深的综合实力;湖北、河南、四川、河北、北京等省市,在各自优势项目上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他地区结合自身实际,集中资源力量发展特色项目、重点项目并不断取得新突破,广西、贵州、吉林、宁夏等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上有新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区域间均衡发展。东道主广东、香港、澳门以承办全运会为契机,推动本地区竞技体育实现更好发展,均取得优异表现。
总体来看,本届全运会达到了检验水平、发现人才、锻炼队伍、奥运练兵的目的,为接下来的洛杉矶奥运会备战工作打下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群众赛事活动参与面广 带动全民健身蓬勃开展
从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始,国家体育总局设立群众赛事活动,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运会为平台,推动全民全运、全运惠民,丰富高水平群众赛事活动供给,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共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共有1.1万名“民间高手”参加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决赛,覆盖学生、工人、农牧民、教师、医护人员、警察、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等各类群体;年龄最大81岁,最小8岁。他们在全运会舞台上展现了风采,切磋了技艺,增进了友谊。群众赛事活动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力带动了全民健身蓬勃开展。
全运会举办期间,观众观赛热情高涨,跳水、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橄榄球等项目一票难求,现场观看田径比赛的人数最高时达到4.5万人。本届全运会从传统媒体到新型媒体,都积极参与全运会传播,有关十五运会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激励更多人热爱体育、投身体育锻炼。
赛风赛纪良好 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本届全运会上,各参赛代表团认真贯彻落实“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要求,全运会赛风赛纪工作整体平稳。
截至11月20日,十五运会已实施兴奋剂检查2858人次,未发现兴奋剂违规情况。在运动员驻地酒店开展反兴奋剂宣传教育活动,累计36000余人次参与,在增强运动员自觉抵制兴奋剂的思想意识,以及倡导公平竞赛的体育道德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下,广大体育健儿在创造优异成绩的同时,集中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他们有的展现了赤子丹心、为家乡争光的深厚情怀;有的展现了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有的展现了心系未来、薪火相传的责任担当;有的展现了团结友谊、超越胜负的人文光辉;有的展现了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胸怀格局。
体育健儿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风采,再次向全国人民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的深厚内涵,向全社会传播了正能量。
简约安全办赛 竞赛组织平稳有序
本届全运会,体育总局和粤港澳三地充分考虑赛时需求和赛后利用,90%的场馆为现有场馆,新建场馆赛后将全面发挥全民健身、赛事承办、文艺展览等多元功能。按照“能租不买”“能借不租”等原则配置竞赛器材,有效节约了采购支出。采取了“一天、三地、四城”的形式开展火炬传递,开闭幕式在保证效果的同时大幅压缩文体展演时间和演职人员数量。
此外,为做到安全办赛,体育总局和粤港澳组委会全面排查竞赛组织、跨境流动、枪弹管理、极端天气等风险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测试演练,提升了涉水、室外等项目的医疗救护能力以及极端天气应急处置水平。各参赛代表团严格遵守组委会规定,加强跨赛区流动交通安全。组委会建立气象及海况专班,精准预报,为比赛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针对台风以及海况不理想情况,及时调整了现代五项、海岸赛艇等项目的比赛日程。
十五运会决赛期间,参赛运动员14252人,各代表团工作人员8491人,技术官员6565人,注册记者3300余人,志愿者4.95万人,其他为全运会提供直接服务保障的人员达数万人,整个赛会筹办举办期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圆满完成安全办赛目标。
发挥体育独特功能 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
十五运会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协同举办的全运会。组委会设置并组织了横跨湾区三地的公路自行车比赛以及横跨深港的马拉松赛,开创性采用对人、车、物“前置查验、闭环管理”的方式,让运动员顺利通过边检口岸,实现“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做到跨越时空、突破体制、凝聚人心。
在香港、澳门举办的篮球、排球、橄榄球、击剑、铁人三项、乒乓球等比赛项目,内地与港澳密切协作、专业统筹,保障各项赛事顺畅举办,探索了内地与港澳合作办赛的新模式。通过举办十五运会,彰显了“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推动了大湾区协同发展,探索了“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新机制,促进了人员、物资、信息等要素高效流动,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积累有益经验。
十五运会期间,粤港澳组织联队参加龙舟项目比赛和舞龙舞狮项目展演,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增进了香港、澳门同胞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多名港籍志愿者身穿醒目的红马甲,在深圳福田高铁站为来往旅客和市民提供咨询与指引服务,助力各地游客畅行十五运会。十五运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内地与港澳的交流合作,促进了体育、文化、旅游、商业等融合发展,成为一场促进区域融合、增进人民福祉的时代盛典。
来源: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