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粤港澳大湾区的秋风中,全运会的号角再一次吹响。这个赛场见证着新人辈出的活力,还看到了一群坚守者的身影。跨越近二十载时光,从青涩少年到赛场传奇,他们的名字串联起全运会的历史。他们跨越周期、战胜伤病,在职业生涯的尾声或巅峰时刻,诠释着“体育精神永不褪色”的深刻内涵。

11月17日晚的游泳赛场,31岁的汪顺以4分14秒90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这枚金牌让他的全运会金牌总数达到19枚,成为全运会史上夺金最多的运动员,也用实力印证了“我从来没有‘已经够了’的想法”。
汪顺的全运会征程始于2009年,15岁的少年首次参赛在半决赛折戟,却在心中埋下了执着的种子。2013年十二运会,他以4分09秒10的成绩首夺该项目金牌,自此开启了“金牌收割”模式。在本届全运会,他不仅在个人项目中强势夺金,也在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中带领队友冲锋,用经验与力量为团队筑牢根基。
31岁的年龄在游泳项目中已属“高龄”,但汪顺始终保持着严苛的训练状态。他曾说,全运会是他“梦的起点”,2005年在电视机前仰望前辈的少年,如今已成为后辈仰望的标杆。这份跨越二十年的坚守,让泳池中的水花不仅见证着速度与激情,也见证着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生动篇章。
“还会出现在赛场上吗?”“不会了,这应该是告别了。”11月17日,拿到举重男子73公斤级冠军后,石智勇吐露了心声。这位32岁的老将用一枚沉甸甸的全运会金牌,为自己二十余年的举重生涯画上了句号。最后一次试举结束后,他缓缓走向杠铃,俯身亲吻杠铃片,用这个深情的动作,告别自己热爱的举重赛场。
作为东京、巴黎两届奥运会冠军,李发彬在举重男子61公斤级比赛中,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从2017年摘得十三运会男子56公斤级桂冠到2021年在陕西全运会封王,再到如今夺金,李发彬完成全运会三连冠。
此次全运会决赛中,李发彬又一次上演“金鸡独立”,令现场观众拍手叫绝。被问及最后的挥手是不是告别,李发彬说:“谢幕现在还不好说,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我肯定不会放弃,国家有需要,我定会全力以赴备战。”

田径赛场上,36岁的巩立姣在女子铅球决赛中,以19米68的成绩实现全运会五连冠的壮举,用二十载职业生涯书写了中国田径的传奇。“今年经历了人生低谷,包括妈妈的离世、伤病的困扰,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太难了。”巩立姣在夺冠后的采访中说。
多年来,日复一日的训练早已让她伤病累累,右膝半月板三度撕裂的旧伤时常隐隐作痛,每一次投掷都要承受身体上的不适。但为了守护自己全运会五连冠的梦想,巩立姣在赛前接受了三针封闭治疗,用药物暂时压制疼痛。当第五投19米68的成绩定格在记分牌上,提前锁定冠军的那一刻,所有的隐忍与坚持都有了归宿。这枚金牌不仅续写了传奇,更成为她对抗磨难、致敬岁月的最好见证。“如果不是因为伤病,我还会选择继续站在赛场。”巩立姣说,“虽然很舍不得,但确实到了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了。”
与巩立姣的圆满谢幕不同,38岁竞走名将刘虹在本届全运会参加的女子20公里竞走和男女混合竞走接力两个项目均以第四名收官,无缘领奖台。但这位五战全运会的老将,依然赢得了所有观众的尊敬与掌声。
“结果有遗憾,但过程很满意。”刘虹的话语中透着从容与释然。从2005年首次参赛,20年的职业生涯里,刘虹经历过退役、复出,也在成为母亲后毅然重返赛场,并一举打破世界纪录。此次为了家门口的全运会,她再次站上了赛道。
作为东道主选手,刘虹在本届全运会还承担着“传帮带”的责任。她与两名年轻队友并肩作战,用自己的经验为后辈引路。江苏选手杨惜珍说:“刘虹这样的老队员站在场上,就是我们的榜样。”虽然最后一届全运会没有奖牌,但刘虹说:“练了这么多年,竞走已经融入我的人生,我享受奋战的感觉。”
同样在田径赛场,即将年满36岁的苏炳添,在本届全运会出战男子4×100米接力赛,以第4名为自己的全运会生涯画上句号。这位曾跑出9秒83亚洲纪录的“亚洲飞人”,早已明确将家门口的全运会作为告别之战。他说:“在有限的能力中已经奉献了全部,现在是时候停下来了。”尽管随着年龄增长,他已逐渐淡出赛场,甚至赛前说出“跑不动了”,但当广东队需要他时,依然义无反顾身披战袍站上赛道,用经验为团队护航。
跳水男子双人10米台决赛,30岁的陈艾森完成了他在全运会上的“最后一舞”。当最后一个动作完成后,陈艾森高举双臂,面向观众深深鞠躬,三秒后才缓缓起身,用这一仪式感十足的动作,告别自己五战全运会的漫长岁月。
这位曾在里约奥运会包揽单人、双人金牌的“跳水天才”,第一次站上跳台却是被教练“扔下去”的,但这份“犟脾气”也让他在训练中精益求精,“一个动作跳不好就反复练,教练说够了我也不听。”就在这样不服输的心气下,陈艾森在十六年职业生涯中,收获7枚全运会金牌,也成为了中国跳水的传奇人物。
本届全运会,陈艾森收获了一枚团体金牌和男子双人10米台金牌。当被问及是否退役时,他的回答令人动容:“正常来说确实该退役了,但如果国家需要,我会立马恢复训练。”从14岁初登赛场的青涩少年,到30岁从容谢幕的老将,10米跳台见证了他的青葱岁月。“我觉得我的跳水生涯非常圆满,很满足。”陈艾森的话语中透着坦然。
1999年出生的“大龄”体操选手邓娅兰,用一枚女子跳马金牌圆了自己四战全运会的梦想。11月16日晚,邓娅兰以14.160分的成绩夺冠。赛后她难掩激动,眼含热泪:“参加了四届全运会,终于苦尽甘来。”
从2008年入选省队到如今圆梦全运,邓娅兰的体操生涯跨越十七年。对于未来,这位“老将”依旧充满期待,“只要身体还允许,我会继续再战!”在新人辈出的体操赛场,邓娅兰用坚持证明,年龄不是退场的理由,热爱与执着终将收获回报。

在乒乓球赛场,37岁的马龙和33岁的刘诗雯堪称“老将中的老将”。六战全运会的马龙赛前曾说:“很长时间没参加正式比赛,既兴奋又紧张。”这位手握6枚奥运会金牌的传奇选手,将本届全运会视为最后一战,目标直指男团冠军。半决赛赛后采访时,马龙对着镜头用两个“珍惜”表达对赛场的留恋。11月20日晚,北京队以3比1战胜上海队,夺得乒乓球男团冠军,马龙也集齐金牌最后一块拼图。
对于这位“六边形战士”而言,尽管岁月带走了些许速度,但沉淀下来的经验与心态,让他依然是乒乓球赛场上最令人安心的存在。从2005年首次参赛到2025年第六届全运会,马龙见证了中国乒乓球的黄金时代,也用自己的坚守诠释着中国乒乓球队的传承。

同样六战全运会的刘诗雯,曾在四年前表示那是自己的最后一届全运会,如今却笑着“食言”:“对不住大家了。”今年3月才恢复训练的她,与林高远组成“诗与远方”组合,在混双项目中夺得金牌,用胜利回馈了自己的坚持。作为国际乒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刘诗雯在赛场内外都承担着更多责任。她说:“从来没想过能参加六届全运会,回头看全是坚持的意义。”乒乓球台方寸之间,两位老将的每一次挥拍,都凝聚着对这项运动最深沉的热爱。
篮球赛场,36岁的周鹏依然是球队的“定海神针”。本届全运会,他带领队友冲锋陷阵,用精准的投篮、严密的防守和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助力广东男篮时隔十二年再次拿下全运会金牌。对于这支广东男篮而言,周鹏不仅是赛场上的领袖,更是年轻队员的导师,他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后辈快速成长。每一次拼抢、每一次呐喊,都彰显着“老兵不死”的拼搏精神。
铁人三项赛场,39岁的老将白发全连续第五次站上全运会领奖台,十六载光阴里,他集齐金银铜三色奖牌,用近20年铁三生涯和33年运动履历,诠释了“坚持”与“传承”的铁人精神;38岁的拳击老将刘伟,在无缘半决赛后脱下比赛服工整叠好,并深吻拳台,告别二十五年的职业生涯;拿过2枚全运会银牌的35岁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孙飞燕,经历退役、生子、复出,终于在十五运会赛场拿到了期待已久的金牌;33岁的体操名将尤浩,肩膀急性受伤后打封闭上场,助力团队夺得男团金牌,直言“这个时候就是拼命呗”;31岁的游泳运动员汪雪儿,用一枚女子100米仰泳铜牌结束自己最后一届全运会之旅,她说:“我已经再没有什么能拿出来的了……”
赛场上,老将们各自书写着不同的故事,有的圆满谢幕,有的虽有遗憾却依旧无怨无悔。他们始终保持着对体育事业的无限热忱,以及面对岁月与伤病时的坚韧。在新人辈出的赛场,老将们从不是时代的落幕者。这份跨越年龄、超越胜负的体育精神,必将激励更多年轻人勇敢追梦,为中国体育事业续写新的传奇。
来源: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