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在行业里面学习了差不多十五年了,现在也是行业的一员,对行业有一些大胆的猜想。
文:匿名业内人士
(陈主任只是发稿工具人)
猜想一
2022年国产品牌再次崛起
变速-传动部分:
从早期轮峰公路电变的尝试,到去年他们发布了山地的无线电变,国产产品开始不再走低端路线,慢慢的延伸到以前无法触及的产品级别。
国产变速修补市场第一大品牌也明确表示,会在今年上海展发布公路油碟机械变速套件,这些产品会给车友提供更多具有性价比的选择。
蓝图也提供了线拉电变的解决方案,也是另辟蹊径。
速锐达13速变速虽晚于顺泰13速,但也是已经量产发布,山地部分只需要花鼓、飞轮、链条、牙盘厂做一个配合,把最小10T做出来,这个部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了。
日晖(飞轮)、速盟(链条)、ECC(花鼓)、健坤(牙盘)这些工厂完全有能力把这些产品整合出来,只是需要一个工厂采购推进,或许是一个设计师品牌跟进完善这一套系统。
车架组:
国产的车架和整车品牌也开始逐渐放弃公模,开始独立开发阶段,生产厂家基于过去代工的技术和丰厚利润都推出自己的品牌,设计全新独立使用的模具和产品,而且敢于表达出自己的设计语言。
设计师品牌可以依靠高单价保证研发费用和开模费用。
但是贸易商品牌开始越来越难走。高昂的研发经费和开模费用,以及需要覆盖全方位骑行方式的产品系列,都让贸易商品牌很难承担和兼顾。大部分还在采用公模的贸易商品牌,在未来几年里会举步维艰。
轮组:
轮组部分则会更加百花齐放,2022年会有大量的碳纤维辐条轮组争奇斗艳,价格也会更加低廉,而实际使用效果来说可能并不会和价格差距那么大。车圈设计能力当然还和世界大牌有差距,但是也会逐步追赶。
附件类:
附件类其实不是我们国产做不好,而是这些个产品没有工厂做——工厂喜欢做大货,精品自然做起来慢,影响自己做大货的效率,自然做不好。
但是设计师品牌的加入,让这些附件类的QC标准对标甚至超越国际大牌的标准,品质做到了一线大牌品质,但是价格还是和谐很多。
以上这些国产产品的顶级肯定比不上国外大牌顶级,但是我想说,如果是同价位的产品做一个对比,我相信2022年,国产品牌完全可以一战了。
猜想二
设计师品牌崛起
现在互联网上人人都是设计师,而3D打印等各种开发技术降低了开发成本和试错成本。各种销售平台的多元化销售方式,让设计师的产品也有曝光和销售的渠道,不再局限于原来老的贸易商模式,所以设计师品牌会在2022年有大量的品牌和产品发布。
大部分生产型的工厂都有完整的生产和检测技术,但是开发部分没有设计师那样天马行空,所以现在设计师对接到各种工厂把自己的设计变成产品。工厂需要专业人士提供的思路和想法,来提升自己生产和代工的能力,设计师也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其实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设计师提供一个产品的几种方案给工厂,一种设计师自己的产品用,其他的给OE客人选用。这样一来,设计师品牌备货压力小了,而各家的产品又并不完全相同,双赢。
2022年,设计师品牌会在车架、轮组、附件、刹车等多方面提供比肩国际大牌竞争力的产品,真的就是【我想买的工厂不生产,所以我自己设计好了找工厂生产】。
猜想三
电助力车市场开始抬头
国外电助力市场已经发展好几年了,但是在国内由于高昂的价格,销售量很低,一直没有太多品牌耕耘,倍速曾经耕着耕着就播种去国外了。但是从今年开始,国内电助力车会逐步起势。
Gravel和大行程AM等车型靠纯人力驱动会比较吃力,加入电助力可玩性会提高很多,对电助力有天生的需求,这些车型的日益流行会推动电助力车的发展。
除了国外的博世和Shimano电机外,国内就算不选择八方也有很多电机品牌可以选择。八方在欧洲销售得好是因为他们在欧洲有服务公司,能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国内其他电机品牌暂时还没有。但是在国内,这些售后维修问题都不是问题。品牌内卷带来的电机和电池价格下降,会有助于电助力车的推广。
在生产端,凭借多年代工积累下来的经验,国内碳纤维工厂的加工和制造工艺逐步稳定;在开发端,电助力车设计工程师也更加熟练,对产品开发有自己完整的认知和想法。更多的产品经理都是骑车的车手,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产品是怎么样的。
猜想四
Fitting的认知、人体工程学设计和世界顶级水平差距放大
现在基本上在一线和二线城市都可以找到各种类型、价格的Fitting服务,但是Fitter的专业能力还有经验和国外的差距会更大。自行车还是一个小行业,对于健身行业来说,可能找到认证的健身教练提供的健身方案的专业性,会远大于自行车Fitting服务的专业性。中国需要自己的Fitter培训学校,提供标准化的Fitting服务,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扯远一句,如果一个很好的健身教练真正懂自行车运动,去做车手的专项肌肉训练指导,再去针对性调车,可能比Fitter直接帮你调车的感受来的更好。
在设计开发端,大部分工程师对人体工程学其实并不熟悉,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大陆到现在还没有品牌能推出真正称得上有技术含量的坐垫。另外,各种长度和外撇角度的车把等与Fitting相关的零部件产品,也没有一个大陆主流品牌去尝试。不过,从3D打印钛合金车把等新项目的逐步推出来看,国内也有设计师意识到了这个部分的空间很大。
Fitting部分国内已经太久没有更新和进步,在2022年,希望在人体工程学领域和专业训练领域有更好的方向和解决方案。
来源:陈主任带你看穿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