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残奥会田径项目的一大特点是按照运动级别(分级)划分。为了创造尽可能公平的比赛环境,主办方根据运动员的残疾情况对运动表现的影响程度,将他们归入不同的竞赛组别,即运动级别。比赛可以可能划分单一运动级别进行,也可能综合多个运动级别同场竞技,将残疾性质和程度相仿的运动员归为一类。
田径比赛面向群体是身体残障、智力残障或视力残障运动员。
残奥会田径项目分级由前缀字母T或F + 数字的形式组成。前缀T代表“竞赛”和跳跃项目,F代表“田赛”。通过前缀字母可以看出该项目属于哪类,是竞赛/跳跃亦或是田赛。每一类又按照类型(第1个数字)和残障等级进行划分。通常来讲,第二个数字越小意味着残障等级越高。
F/F11,T/F12和T/F13为视力残障运动员。
T/F20为智力残障运动员。
T/F30为协调性残障运动员(肌肉紧张、动作不协调、不自主运动),这种残障一般由于脑瘫或大脑损伤造成。T/F31、T/F32、T/F33和T/F34为轮椅运动员。T/F35、T/F36、T/F37和T/F38为站姿竞赛运动员。
T/F40和T/F41为身材矮小运动员。
T/F42、T/F43和T/F44为腿部缺失、腿部长度不等、肌肉力量受损或腿部被动运动范围受损,采用站姿比赛的运动员。
T/F45、T/F46、T/F47为手臂缺失、手臂肌肉力量不足或手臂被动运动范围受损,采用站姿比赛的运动员。
T/F51、T/F52、T/F53、T/F54、T/F55、T/F56、T/F57为肌肉力量残疾、动作范围受限、四肢缺失或腿长不等,采用坐姿比赛的运动员,运动员的残疾可能由颈髓损伤、脊髓损伤、截肢、功能障碍导致。
T/F61、T/F62、T/F63和T/F64为腿部截肢运动员,佩戴假肢采用站立姿势比赛。
东京残奥会田径项目总体分为三部分:田赛、径赛、马拉松。
田赛
田赛项目分为跳跃项目和投掷项目。跳跃项目包括跳高和跳远,投掷项目包括铅球、标枪、铁饼以及残奥会田径特殊项目——投掷棍棒。进行哪个项目比赛以及开展什么分级的比赛需要以比赛为单位单独进行审查和确定。
比赛规则与世界田径比赛规则大致相同,参照运动员的残疾级别稍加调整。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极限,在弥补缺陷的同时,努力跳得更高、掷得更远。
残奥会冠军纪录不断刷新,有时可与奥运会成绩一较高下 。
在不同残疾级别的器械辅助下,运动员的优异表现以及与助手的默契配合,都是残奥会的精彩亮点。随着训练方法的不断改良,辅助器械及其它竞赛方面的与时俱进,运动员的成绩和比赛纪录都突飞猛进。
近年来,使用假肢竞技的德国选手马库斯·雷姆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14岁时,他不幸在一起事故中失去了右小腿,但他排除万难,使用假肢参加田径比赛,尤其擅长跳远运动。他在2012伦敦残奥会上以7.35米的成绩收获了T44级别(单膝下截肢,现在的T64级别)的金牌,并打破了该项目的纪录。随后,他继续参加德国全国锦标赛,与健全的运动员同场竞技,并摘得桂冠。2015年,他参加了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世界田径锦标赛,为该级别创造了8.40米的世界纪录。同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田联世界锦标赛上的健全运动员记录为8.41米,而马库斯·雷姆的成绩仅落后短短一厘米。人们热切期盼2020东京残奥会上能够诞生新的世界纪录。
T42级别(现在的T63级别)单膝上截肢类的竞争同样精彩万分,单膝上截肢比雷姆的单膝下截肢情况略严重。2016年,该项目排名前三的选手海因里希·波波夫(德国)、丹尼尔·瓦格纳(丹麦)和山本笃(日本)贡献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巅峰较量,创造了五项世界纪录。该项目的世界纪录(6.77米)保持者波波夫,以6.70米的成绩制霸2016里约残奥会的跳远赛场,但他随后在2017年世界残疾人夏季田径锦标赛上宣布退役。2020东京残奥会的奖牌争夺战必将高潮迭起。
投掷项目世界纪录的刷新同样不落人后,个人运动员在多个项目中夺魁则是该项目的特别之处。2012伦敦残奥会上,患有先天性下肢残障的英国选手埃德·戴维斯在男子42级别铁饼项目中夺金;2016里约残奥会上,他在同级别的铅球项目中收获金牌。女子方面,两名突尼斯运动员分别在F41铅球和铁饼以及F32铅球和投掷棍棒项目中摘金。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运动员在2016里约残奥会投掷项目中斩获了14枚金牌。
径赛
径赛项目包括短、中、长距离竞赛及接力赛(4x100米和4x400米)。但因为实际入选项目和级别受每场比赛参赛人数等因素影响,所以径赛项目并不固定。
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极限,在弥补缺陷的同时,努力提高个人最佳成绩。
随着竞争力逐年提高,人类还有多大潜能可供挖掘?
由于残疾人奥运会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参与到了田径项目中,所以无论是竞技水平,还是比赛纪录都获得了大幅提升。2016里约残奥会上,田径项目创造了约70项新的世界纪录。
近年来,中国在径赛项目中展现了压倒性的实力,领跑2016里约残奥会奖牌榜,美国和英国则紧随其后。其它参赛国家和地区同样大放异彩。巴西在短跑项目中表现不俗;泰国在轮椅类竞技中实力雄厚;肯尼亚则是中长跑项目奖牌的有力争夺者。
许多运动员同时参加了不同距离的比赛项目。例如,2016里约残奥会上,美国T54级别女选手塔缇娜·麦克法登出战五项轮椅类径赛项目(100米、400米、800米、1500米和5000米)以及马拉松项目,最终斩获了四枚金牌和两枚银牌。瑞士T54级别男选手马塞尔·哈格则将800米和马拉松项目的金牌收入囊中。
尽管竞赛轮椅的性能日益提高,但装配高性能轮椅的重要性依旧不容忽视。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充分利用轮椅的性能,向赛事纪录发起冲击。
而视觉障碍类的径赛项目中,由于所有T11级别运动员和部分T12级别运动员需要与领跑员齐头并进,所以主办方为每位运动员分配了两条赛道。最终,只有预赛排名前四的运动员才能获得决赛资格,他们将共同争夺三枚奖牌。领跑员的运动能力同样需要经受考验。在短距离项目中,他们与运动员一起磨练技能。领跑员始终与运动员步调一致是这项运动的一大看点。
智力障碍类运动员被分入单独级别(T20),此级别比赛以运动员的个人残疾情况加以区分。每个项目的规则与对应奥运会项目规则大致相同,运动员参与单独的项目竞赛。运动员有必要学习速度和策略等技巧,他们通过反复练习,学会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表现,然后在竞赛中加以实践。近年来,此运动级别不断打破赛事纪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跑步是这项运动的基础,所有级别均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加入其中。2020年东京残奥会之前,更多运动新星有望冉冉升起。
马拉松
马拉松属于公路项目,残疾级别以英文字母T加一个双位数字表示,代表了残疾的类型和程度(例如T11)。
自1984年的斯托克·曼德维尔和纽约残奥会起,马拉松一直是残疾人奥运会的正式项目。然而,实际入选项目和级别则根据每场比赛的不同情况(考虑参赛人数等因素),分别进行审查。例如,2016里约残奥会上,视觉障碍的男女运动员(T12)、上肢障碍的男子运动员(T46)以及男女轮椅运动员(T52/53/T54)参加了马拉松比赛。
虽然残奥会田径比赛的马拉松项目规则与奥运会规则大致相同。但必要时,视觉障碍类运动员可与领跑员共同参赛,而轮椅运动员则可使用专为竞赛设计的特殊轮椅。运动员与领跑员或轮椅是否配合默契,仿若一体,是影响运动员表现的关键因素。
比赛的看点因残疾情况不同,夏日炎炎,若想在东京赢得比赛胜利需要什么?
近年来,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运动员以及日本运动员是公认的视觉障碍类(男子T12级别)奖牌的有力竞争者,但2016里约残奥会上,摩洛哥选手埃尔阿明·申图夫却拔得头筹。申图夫无惧视力低下和独自作战的重重困难,先在径赛项目中展现了速度,之后又挑战了耐力,出现在马拉松比赛的起跑线上。截至2019年11月,男子T12级别马拉松的世界纪录依旧是申图夫创造的2:21:23,这项纪录是在2019伦敦世界残疾人马拉松锦标赛上达成的。试想一个视力低下的运动员要在3分21秒内跑1公里,这份强大的专注力令人由衷钦佩。2020东京残奥会将是万众瞩目的盛会,申图夫能否再现辉煌,亦或有新星闪亮登场,大家拭目以待。
2016里约残奥会上,尽管上肢残障类(男子T46级别)的比赛云集了巴西、西班牙和墨西哥等国家的一众高手,但中国选手李朝燕却力克群雄,位居第一。4月,伦敦举办的2019世界残疾人马拉松锦标赛上,澳大利亚选手迈克尔·罗格尔以2:22:51的成绩刷新了男子T46级别的世界纪录。2020东京残奥会渴望见证精彩,独臂侠李朝燕(左小臂截肢)可否再续传奇?失去右臂的艾特·哈姆奇能否开启一个崭新王朝?还是有新的天才运动员横空出世?我们拭目以待。
轮椅类(男子T54级别)的世界纪录为1:20:14。运动员仅运用手臂力量进行加速,速度惊人。行进一公里仅用时1分54秒。30公里/小时的平均速度和下坡赛段50公里/小时的高速成就了振奋人心的极速激情,这无疑是轮椅竞速的特有魅力。为了降低风速的阻力,轮椅竞速参考自行车竞赛的主车群,采用成列比赛方式,这亦是轮椅竞速的一大特色。运动员轮流占据领先位置,保持团队节奏。他们的战术配合行云流水、赏心悦目。近年来,最后阶段的冲刺决定赛果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2016里约残奥会女子T54级别排名前四的选手成绩仅相差一秒,排名前七的亦仅有三秒之差。男子竞赛中,径赛项目中的佼佼者,瑞士选手马塞尔·哈格一举拿下首胜。T54级别中强手如云,特别是来自西方国家的男女运动员,他们的实力不可小觑。2020东京残奥会将呈上扣人心弦的精彩比赛,谁胜谁负,悬念迭起,观众必将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