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4月3日,“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花样滑冰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未来几日,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将会在这里进行测试比赛。这也是首都体育馆完成冬奥场馆改造后的亮相。
首体建成于1968年,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馆,中国首座人工室内冰场也在这里诞生。首体举办过1981年冰球世锦赛,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举办地。明年冬奥会期间,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项目的14枚金牌将在这里决出。为适应冬奥会办赛要求,首体进行了场馆改造,在“最古老”的场馆打造“最美”的冰。
走进场馆,第一感受是“暖和”。改造后,场内始终保持恒温恒湿。冰场温度16摄氏度,相对湿度35%,风速小于0.2米/秒。场内空调、通风、除湿、暖气4个系统协调运行,不断进行热能转换。
场内增加了专业灯光照明系统,分短道和花滑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再分专业训练和国际比赛两种模式,每个模式又分高清转播和一般转播两档。场馆顶部是一块1360平方米的天幕。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主任丁东介绍,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视频显示系统,可以与东西端屏、四周环屏互动烘托现场气氛,提升观赛体验。
座椅的数量也有变化,由原来的18000座调整到15000座,增加了80个无障碍观众座席。“老场馆的大框架不能变,它已经属于现代建筑文物,同时为了增加观众观赛的舒适度,我们在原有基础上把座椅加宽,让观众观赛更加舒适。”丁东解释。
在制冰方面,北京冬奥会大规模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而首块应用该技术制作的冰面即诞生在首体。首体预计每年因此节省100多万度电,节能率可达50%。
焕然一新的首体得到了运动员们的称赞。获得短道速滑业余组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的北京一队小队员庞斯予赛后非常激动:“场馆很好,冰面很平整,冬奥场馆果然不一般!”冰舞组合卢妤/张陈航也说:“跟平时训练的冰有一些差别,脚感不太一样,感觉这个冰特别牛!”
(摘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