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独家评论】面对中国篮球,我们能不能放肆的笑?
关注

123.png

昨晚的中国篮球,又一次完成了破圈,在《吐槽大会》的舞台上,成为了绝对的“焦点”和“笑点”。
中国篮球因为“笑话”破圈,这不是第一次,但有可能是最心酸的一次。
当年姚明加盟NBA,他在各种场合上的段子被媒体称之为“姚式幽默”。彼时的那种由篮球为载体的笑话是让中国球迷由衷自豪且舒服的幽默。
而如今在娱乐节目的舞台之上,中国篮球给观众带来的笑声,却让真正身处其中所有角色都感到扎心。
不得不说,笑果文化拥有自己一套成熟的包袱生产流水线。编剧巧妙的将中国篮球“槽点”按照喜剧节奏穿插在几个小时的节目之中,而这些让人捧腹的“槽点”恰恰是中国篮球的伤疤。
尤其是将2019年世界杯的惨败反复提及,这个中国篮球最黑暗的一段时光成为了全场最爆笑的梗。在舞台上喜不自禁的周琦和郭艾伦,看上去完全沉浸在这样一个精心编排的段子之中。

“波兰人”,“鸡蛋灌饼”,“不传球”,“郭一分”等等这些只有特定球迷群才能理解的反讽,在这一晚被更多人所熟知。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他们要尽所能把吐槽的尺度拉满,只有这样,包袱才能“炸”而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在乎的是段子的效果,好不好笑;至于冒犯了谁,讽刺了谁,那可能不是这档节目最在乎的。

但是,作为中国篮球的两位代表,他们应该在乎。

456.png

那些对于中国篮球来说足以算得上“耻辱”的笑料,在其诞生过程中,郭艾伦和周琦恰恰是其中的两位主角。
篮球本身是个游戏,尤其是当这个游戏被职业化包装之后,它有一部分的底色就是“秀”,娱乐大众,给球迷带来视觉的享受。本质上职业化篮球的一场场比赛和娱乐工场生产的一档档节目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疗效没什么不一样。
但是当篮球作为一项竞技项目,当它被赋予一种国家荣誉时候,就又是另一个种模样。运动员身披国家队球衣,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形象和使命,这是职业联赛所无法比拟的。

顾拜旦说,体育的本质是和平年代的战争。你很难想象,一个从战场上经历惨败,灰头土脸回来的士兵,能在公开场合接受别人的嘲讽,并且乐在其中。
其实真正刺痛我们的,不是那些被不断揭开的伤疤,而是作为亲历者,他们面对失败的态度。

中国篮球没有那么玻璃心,打的臭,就该接受批评,也应该可以有勇气面对吐糟和嘲讽。这种勇气不是心之坦然,不是听个段子之后的放肆大笑,是在聆听吐槽背后的自省。

嘲讽本身是幽默一种形式,老舍在《幽默的艺术》中说,“讽刺必须幽默,但它比幽默厉害。它必须用极锐利的口吻说出来,给人一种极强烈的冷嘲;它不使我们痛快的笑,而是使我们淡淡的一笑,笑完因反省而面红过耳。”
扪心自问,国家队的队员们,当你们听完这些段子之后,是否有过面红过耳的自省?

娱乐圈从业者口碑逆转,可以靠炒作,靠人设,靠节目洗白,但是竞技体育,想要形象翻身,唯有成绩,唯有赢。综艺效果再好,也立不住人设,相反还会在运动员失意时刻,成为一种反噬。

范志毅在《吐槽大会》上嘶吼,“在家门口都打成这样,脸都不要了!”
2019年的世界杯之后,中国篮球确实也已经到了无所谓脸面的地步,仅存的遮羞布已被扯下。而接下来,我们能不能脚踩着中国篮球,自顾自的自嘲,从容接受反讽,并且开怀大笑。
这才是这场娱乐秀之后,每个中国篮球人的思考。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