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姚基金助力乡村学校体育系列报道:山区“锅盖头”在海埂圆梦
关注

吹散疫情的阴霾,在200位篮球少年们热切期盼的目光中,2020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中国人寿杯·三区三州邀请赛”在春城昆明海埂火热开赛。在这个四季如春、散发“高大上”气息的海埂国家体育训练基地里,球刷入篮网、撞击木地板的声音与场下加油助威声在球馆中回荡,让整个海埂基地都为之发型所侧目---此次邀请赛唯一有统一“锅盖头”发型的队伍---维则青联希望小学的小队员们感到悦耳极了。

“我终于可以在这么漂亮的地方展示自己的篮球技术了!”他们火力全开,不负平日的苦练,最终拿下组内亚军的好成绩。除了带来精彩的对抗,这群彝族少年也将百公里外石林彝族丰富多彩的撒尼文化带到了赛场。训练间隙,小球员们会围坐一起弹奏民族乐器三弦琴,充分放松,舒缓身心。闭幕式上,一曲民族歌舞《玩月亮》更是引人入胜,从悠扬的歌声中,似乎可以听到他们乐观豁达、坚强勇敢的自我表达。


图片1.png

参加三区三州邀请赛的维则青联希望小学篮球队


打球吧,少年

维则青联希望小学坐落于“阿诗玛的故乡”——云南省海拔1600多米的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这里风光秀丽、风情浓郁,是远近闻名的摔跤之乡、歌舞之乡。


图片2.png

维则青联希望小学校园


近年来,随着我国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篮球逐渐成为一项全民运动,维则青联希望小学在很久以前就将篮球纳入了体育课程,只是彼时学校的场地与器材都还不足以支撑孩子们培养这个爱好,他们大多是摔跤好手,打不打篮球,好像没什么所谓——毕竟没什么氛围,也没有继续进步的各项条件。

2018年,在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的支教志愿者来到维则青联希望小学后,一切有了改变。不仅是学校的运动设施和场地有了较大的改善,师资力量也得到了补充,专业体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维则青联小学篮球文化的建设。

今年在姚基金的支持下,支教志愿者杨元彪与本校体育老师黄毕兴一起打造了一套科学而系统的训练方案:把一至六年级以年龄分为三个训练阶段,每个阶段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重点和教育方法,比如三四年级的学生主要掌握运球、传接球等基本功。到了五六年级,孩子们开始接触实战、掌握技战术。整套体系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建设起这支基本功扎实的球队。


图片3.png

支教志愿者杨元彪(中间)在指导小球员

图片4.png

黄毕兴老师(右一)与小球员共同演奏《玩月亮》


在科学训练的贯彻下,维则青联希望小学在前两届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始终没有进入过全国联赛。这也使得这一届小球员们自觉背负上了使命,他们把前两年参加比赛的哥哥姐姐们作为追赶并超越的目标,酷暑严寒,从不松懈。而今年受疫情影响,赛季一再推迟,小队员们在等待开赛通知的过程中极其煎熬。老师们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失落,只得宽慰道:“我们日复一日的训练并不是为了既定的比赛,而是为了随时到来的挑战。”


图片5.png

越来越多的维则青联希望小学学生喜欢上了篮球


有梦想就了不起

他们也不过是十岁出头的半大孩子,篮球却让其展现出超乎年龄的坚韧和成熟。

在学校的水泥地上,摔一次就掉一层皮,他们起身拍拍灰尘继续打。在邀请赛的木地板上,小球员黄磊与对手激烈对抗时摔倒了,膝关节着地磕伤,黄毕兴让他下场休息,带他去医生处接受治疗。这时黄磊突然转头说:“老师,我要上场,我要上场。”黄老师心疼他受伤,劝他下午再比赛,但黄磊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坚持道:“我不下,我就想上场。”

图片6.png

赛场上的小球员黄磊(左)


在杨元彪的记忆中,一名四年级小球员的成长十分触动他。刚开始他因为个头矮小,对抗训练时不敌高大健壮的同学,时常跌倒然后哭着爬起来,但他的信心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再爬起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敢于对抗,更敢于面对其他困难。“现在我感觉他的心态比大一些的球员都还要稳重。”杨老师说。

他们流血流汗也流泪,就是不说“我放弃”。


图片7.png

小球员李嘉兴(右)为队友加油


自我约束也是小球员们在篮球技巧外学习到的重要品质,篮球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学业上,当他们意识到认真学习是打篮球的条件,便不会顾此失彼;在行为习惯上,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他们杜绝了危险打闹,学会了对乡里不文明的摩托车驾驶行为说不。

而随着扶贫工作开展,学校所在山区的生活环境也逐渐改善,智能手机进入了每个家庭,由于娱乐方式单一,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们难以割舍对它的着迷。

但自从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进入学校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意识到如果想参加比赛,想实现篮球梦,就要放下手机,拿起篮球,坚持训练,才能登上梦想舞台。“我要见姚明!”是他们抵制诱惑的信念之一,这群篮球少年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和自己的篮球偶像见面、握手。


和篮球成为好朋友

长期浸润在篮球运动的氛围中,孩子们对篮球有种特殊的情结,他们的热爱很单纯。“可以说篮球是他们的另一个朋友,无形中的一个朋友。”支教志愿者杨元彪这样说。小球员李嘉兴第一次接触到篮球的时候,他感觉到篮球是能陪伴他一生的。有人说,成长就是学会如何独处,而李嘉兴的成长历程伴随着篮球的影子:“每次我孤独的时候,我会带着球到球场上练投篮,篮球都陪伴着我。”

小球员黄磊则觉得,赋予篮球热爱,它就会予以回报。有一次他在练投球的时候,低头亲了篮球一下,结果投中了三分球。黄磊看着球在球筐上滴溜溜地转,原本以为不会进,但是最后进了。他说:“我觉得是因为我亲了那个球,它才进的。”


图片8.png


所以即便是在日常训练阶段,小球员们也不放松对自己的高要求,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训练内容之后,还主动提高训练强度。“我给他们8分的强度,他们都会自觉地增加到10分强度。”黄毕兴感慨道。杨元彪也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特殊品质:“他们很坚韧,吃苦耐劳的特点非常突出,也比较谦逊朴实。”

这些孩子把篮球当朋友,而不是工具,所以他们不看重输赢,有着彝族人看事物的豁达,参加比赛没有太多的思想包袱。这也与黄毕兴一直以来的教导有关:“我们出来的意义就是开阔眼界,多看、多学、多想,看到不足的地方,回去要改进、学习。”

如果没有篮球,也许这群孩子除了和同伴的追逐打闹,很难抵制手机中五光十色的诱惑。姚基金和篮球给了他们一个更好的选择,引导他们强身健体,一步一步登上更广阔的舞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图片9.png


尽管2020年的世界经历了许多变数,姚基金依然坚持“以体育人”的航向,在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区域“三区三州”开展了这场“特殊”赛季,一方面,是对孩子们坚持梦想的真诚回应,另一方面,也是为国家获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的特殊献礼。

而姚基金在“体育扶贫”这条路上所总结的经验与智慧也将在乡村孩子的成长中继续发挥作用。毕竟从石林至海埂,不过3个小时的车程,还有更广阔的未来,需要更长的跋涉。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