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足球报:政策多变+没有促进营业额 苏宁早已开始减少投入
关注

中国体育讯 北京时间3月1日,据《足球报》透露,由于国内足球环境和政策多变,同时投资足球未能拉高企业实际营业额,苏宁早就已经开始减少对俱乐部的投入。

报道称,2015年12月底,苏宁从国信集团手中接过了当时的舜天,张近东定下“三年中超冠军,五年亚冠冠军,打造百年俱乐部”的目标。但谁都没想到,5年后,苏宁会以中超卫冕冠军的身份,退出江湖。

当年的苏宁,可谓一腔热血,主动站出来,接过了江苏足球的大旗,他们不是得到某方面的授意或者压力,被迫走这条路的,苏宁的愿景,相当远大,希望通过足球这个平台,将企业的名字与文化,传遍全亚洲甚至全世界。之所以如此,在于恒大的榜样作用,苏宁在拓展海外业务时发现,恒大通过搞足球在欧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不仅没有影响企业收益,相反,使得企业量级成几何倍数增长。

但苏宁进入足球圈的时候,中国足坛已进入金元时代,泡沫频出,国内球员转会费动辄上亿,外援转会费更是令人咂舌。所以,苏宁从一开始就是在高位接盘,而集团对于俱乐部的发展战略定位又极高,引进特谢拉、拉米雷斯等人,转会市场泡沫进一步扩大了。

但没有办法,想要争冠,甚至进入亚冠,又想加快步伐,砸钱是唯一的办法。不过,足球上的大投入,对苏宁的实体店、线上销售和企业的营业额,没有促进,纯粹是赔本赚吆喝,这样一来,张近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苏宁进入职业足坛后,除了首个赛季过了安稳日子,剩余的四个赛季里,都要面对各种政策调整,可以说疲于应对。2016年,苏宁拿到了中超亚军,原本计划在2017年向冠军发起冲击,但当时中国足协发布新政,涉及外援和U23等,造成苏宁高价外援无法出场,拉米雷斯后来只能踢预备队联赛。

苏宁在外援上砸钱后,内援市场上难以买到足够多的人才,同时还要用并不深厚的板凳应对政策变化,同时,也有成绩压力,几方面的枷锁,让苏宁的雄心壮志,泄了大半。随后的U23政策,外援引进的成本限制,鼓励各队在U23上大量引进人员后,U23政策却又形同虚设。

在建立基地,组建梯队,完善体教结合方面,苏宁俱乐部前期的管理层,做了大量有效和扎实的工作。但后期管理层进行了调整,加上集团压缩投入,很多初衷都变了,辛苦搭建的优秀资源,就这样流失了。

这些年,苏宁真金白银,没少花钱,但同时供血国内外两家顶级俱乐部,不堪重负,国米的投入,苏宁的天价外援工资、外教团队工资,都成了压在张近东头上的大山。2019赛季开始,苏宁各条战线开始收缩,疫情到来前,他们叫停了一些青训合作项目,内部也不断对人员进行精简,此后,引援几乎停滞,2020年,更是在欠薪的情况下拿到了冠军,堪称奇迹。

苏宁也不希望走到这一步,但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得他们必须保住主业。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