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独家评论】外援的得分盛宴,是另一种丑陋的狂欢吗?
关注

CBA第34轮,四川和上海的比赛,一场双加时,成就里两个外援的对攻大战。

四川队外援亨特68分,上海外援弗雷戴特70分。

同一场比赛,两个外援同时得分超过60,甚至一度有希望出现单场双70+,这种奇景在CBA历史上也都是极其罕见的。

看热闹的球迷在狂欢的同时,也有人感慨,这样外援疯狂刷分的比赛,无论胜负,对于CBA有何意义呢?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比赛是“丑陋的”,“悲哀的”。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聊的一个话题,也是CBA自从有了外援之后一直存在的声音,

也就是,外援到底是否应该成为比赛的主角?

现在现实的情况是,不管是不是应该,外援都已经成为了CBA舞台的主角。我们要讨论的是,外来外援的发展,是不是还要延续这种状态。

事实上民间对于外援的态度,一向是不够“包容”的,大部分球迷还是希望我们的联赛我们自己球员当家做主,外援是“客人”,他们是配角,增光添彩的,不是来“反客为主”的。

而如今CBA官方的政策也正在因为民心所向,有所倾斜,逐渐削减外援的上场时间,有意识的给更多本土球员创造机会,创造时间,让他们早日成为比赛的主导。

似乎现在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对外援的定位都是一致的,削减他们在比赛中的角色比重,强行将他们从球队核心变成国产球员的辅助者。

实际效果如何呢?

各支球队还是在政策的夹缝中寻找最大化发挥外援作用的方法,即使是从四节六人次变成四节四人次,亨特和弗雷戴特依然上演了得分盛宴。

在目前场均得分的前20名中,依旧只有两名中国球员,郭艾伦和胡金秋,而且他们两人的排位都是在后几位。这和此前四节六人次时代差距并不大,并没有出现大规模本土球员冲上台前,“抢班夺权”。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还是外援和本土球员的实力差距问题,并不是因为本土球员有非常强的能力,从前是因为外援上场时间多受到压制,如今政策改变,给了本土球员上场时间,他们就瞬间可以打开得分账户,尽情的爆发。

可能有很多人会说,正是因为本土球员弱,所以我们才要通过政策给他们创造条件,努力培养,让他们可以在一个相对好的环境之下成长。

什么是“好”的成长环境?好的成长环境是更少的压力,更少的竞争风险吗?

温床之上,滋生的只有细菌和腐臭。

竞技体育而言,更激烈的竞争,和更强大的压力,才会优胜劣汰,让真正的强者脱颖而出。

CBA最初引进外援,第一是为了增加联赛的观赏性,可看性;第二也是为了能让外援成为激发本土球员潜能的“狼”。和更高水平的球员一起对抗,比赛,会让强者更强,从中进步和成长。

如果外援是阻碍中国球员成长的绊脚石,那索性全面禁止外援不就可以了,这样更彻底,本土球员彻底没了外来“物种”的威胁,可以自由的成长和发挥了,岂不是更好?

这样的选择之下,中国的篮球和篮球联赛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不难想象。

亨特和弗雷戴特载入史册的对攻大战,是CBA联赛精彩的一面,并不能因为人家是“异族”,这样的比赛就是丑陋的,是悲哀的。外援的狂欢反衬之下的并不是中国篮球的“悲哀”,或者换句话说,即使中国篮球有“悲哀”,这个悲哀的根源也不是外援。

我一直觉得,中国篮球这些年多少有些“自卑”,无论是在国际赛场还是在面对自家联赛的外援问题时,行事作风,透着那么点“自卑”的情绪,这种情绪也在影响着球员和球迷。而想要真正的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而这又是另外一个宏大且头疼的话题了。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