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多管齐下备战北京冬奥会 目标实现全项目参赛
关注

“十三五”这五年,正是冰雪健儿奋力备战北京冬奥会的五年,为实现北京冬奥会“全项目参赛”“全面出彩”的战略目标,无论是在队伍建设、科技助力,还是国际合作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进步。

冬奥会共有冬季两项、雪车、冰壶、冰球、雪橇、滑冰和滑雪7个大项,分为15个分项。2018平昌冬奥会共设102个小项,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82个参赛资格,参加了其中5个大项、12个分项、53个小项比赛,获得1金6银2铜。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冬奥会历史上参加项目最多的一届。2022北京冬奥会共设109个小项,中国队要想实现全项目参赛,这是冬奥会“北京周期”重要的奋斗目标。

通过“扩面、固点、精兵、冲刺”的备战计划,到2018年底,扩面工作取得成效,覆盖北京冬奥会全部109个小项的31支国家集训队建立起来;到2019年,全面推进“固点”工作,备战选手从4000余人精简至1153人。2020年,备战北京冬奥会进入“精兵”之年,体育总局冬运中心提出“五精”:打造精锐之师、锻造精勇之士、明确精准目标、抓实精细训练、强化精致保障。

备战冬奥,要有运动员的比拼,背后则是科技硬实力的折射。受全球疫情影响,很多运动项目的外训、比赛均无法实现,但一个个新的训练基地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用时6个月建成的河北涞源跳台滑雪训练基地中的体育风洞已于11月底投入使用,为在河北地区及周边训练的冬季队伍的风洞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已建成供冬季项目运动员训练用的两大两小四个体育风洞,利用二七机车公司部分老旧厂房改建的北京二七厂冰雪项目科训基地中建有体育综合风洞;涞源体育风洞可实现三个不同气流角度的训练模拟;还有两个如同集装箱大小的体育训练风洞,可移动使用,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

风洞训练好在哪里?冬运中心副主任洪平介绍:“以跳台滑雪运动员为例,他们在完成一次训练时,K90标准台的空中飞行时间是4—5秒,一天能跳10—15次,每人在空中总共的飞行时间也就1分钟左右。而在风洞中,每人每天进行10分钟训练,就相当于以前10天的训练。还有,空中飞行4—5秒,时间太快,几乎无法纠正动作,而在风洞中训练,可在飞行的动作上持续优化,技术定型;甚至可以调控风速,让运动员体会不同风速下身体小肌肉群的控制,这是在跳台训练中无法实现的。现在,涞源基地的风洞和跳台距离非常近,这对运动员将两者的训练感受结合非常有利,训练效果也大大加强。

科技在体育中的应用已渗透方方面面,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服装、装备器材、环境的温湿度、天气的影响……无不考验着体育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的能力。洪平说:“仅服装面料一项,我们就找了122种进行测试。当时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体育风洞,我们到加拿大的风洞中测试面料,以确定不同项目运动员身体各部位哪种面料风阻最小。回来我们缝制好后,再找国际知名运动员,在美国的航天风洞测试整个成品的效果。”在“十三五”建设末期成功建设体育风洞,新赛季服装面料筛选、适应中国运动员体型特点的服装减阻结构研发、减阻面料微结构新工艺设计都是在二七科训基地体育风洞进行的。服装装备方面,在群策群力之下有效解决了冬季项目雪上训练普遍所需的保暖需求。此外,花样滑冰项目打破重点选手比赛服海外定制的传统,由北京服装学院设计与制作,从设计理念到制作工艺更好地突出中国文化元素。

正是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和中国特色相结合,并融入科技创新、开放共享的思维,过去五年,围绕冬季运动项目备战所展开的科技备战取得了长足进展。

进入“十三五”,尤其2018年进入北京冬奥会周期后,冬运中心花大力气搞好国际领域合作,为北京冬奥会打造中国冰雪国际朋友圈。

冬运中心副主任杨东介绍:“与国际领域合作主要体现在五方面:一是与国际奥委会、冰雪项目国际组织密切合作,这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备战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与冰雪体育强国在场馆建设、科技助力等多个方面开展交流,全方位提升中国冰雪综合实力;三是引进大量国际优秀人才支持北京冬奥会备战参赛工作;四是做好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包括进一步推动我国优秀人才在国际组织任职,增强在国际组织话语权,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裁判员、技术官员参与国际赛事的组织与执裁工作等两方面;五是开展冰雪项目国际赛事合作,大力发展冰雪体育运动。”

“十三五”时期,冬运中心含各冰雪项目协会共组派出访团组722个,访问了5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12533人次。接待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以及来自友好国家冬季运动协会、驻华使馆、地方政府、科研院校的64个团组,涉及10个国家。走出去与请进来双管齐下,夺佳绩和筑友谊并重,配合国家及体育外交大局开展对外交流工作,通过国际合作补短板促备战。

“十三五”期间,冬运中心进一步深化与冰雪项目强国的交流与合作,充分挖掘国外优秀的场地、人才、科研资源,为我所用,助力备战工作,并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利用冰雪元素,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打开冰雪外交新局面,在双边交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与芬兰冰雪运动合作在“十三五”期间进入全新阶段。近几个赛季,中国冰雪项目每年均选派约300名运动员及辅助人员赴芬兰训练比赛。在两国元首的推动下,“2019年中芬冬季运动年”结出丰硕成果,在冰雪运动方面举办了8项重要双边交流活动。除芬兰外,还与挪威、斯洛文尼亚、日本、法国等国建立冰雪项目全方位合作,并尝试与意大利、加拿大、新西兰、蒙古等国加强联系,助力备战北京冬奥会。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