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乒乓王国的40岁传奇 “落后打法”的佛心人
关注

  拿到乒乓世界冠军后的目标是什么?是拿到全国冠军。

  这不是玩笑,而是现实,

  在乒乓大满贯中,最难拿到的是全国冠军。

  在国家队里,过了26岁还没有拿到过世界冠军,那么这辈子要想再入选奥运和世锦赛的单打阵容,无异于天方夜谭了。

  但是在高手如云的乒乓王国中,却有这样一位另类的励志人物——

  他没有站上过奥运会的赛场,他的削球打法,如今也濒临绝迹,被认为是落后于时代的。

  可在乒乓球的历史长河中,这个人却2次夺取了全锦赛男单冠军,而其中一次是在39岁的“高龄”获得的。

  他就是侯英超。

  在我们受伟关晴光42岁日本全锦赛夺冠鼓舞,不断惊叹53岁的三浦知良还在足球场上奔跑的时候,

  侯英超的坚持,也是一种传奇。

  削球

  侯英超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了。

  去年,他在全锦赛中拿到男单冠军,让女儿有了陪爸爸一起站上领奖台的机会。

  女儿看到属于爸爸的鲜花与掌声,也看到了那枚闪着光的金牌。但她还小,还不能彻底明白这枚金牌的意义。

  今年,40岁的侯英超在全锦赛男单赛场上止步于16强,但男双却与搭档一起,以削球打法拿到了铜牌。

  回到家,女儿诧异地问他:“爸爸,今年怎么奖牌的颜色变了啊!”

  他打趣道:“女儿,你爸爸去年已经创造了历史啊!”

  一年前的此项赛事,见证了侯英超时隔19年的梅开二度。他打破了全锦赛男单最高龄冠军的纪录,制造了圈里的热门话题。

  早在十几年前,坊间就流传一句话:在乒乓球界,拿全国冠军比拿世界冠军都难。

  但对侯英超来说,他的夺冠,是难上加难。

  在中国,选择削球意味着会失去很多——失去主动进攻权,失去选择潮流打法的优势,进而也会失去很多参赛、成为世界冠军的机会。

  但那一刻,当万难融会贯通、伴随着侯英超开辟出新天地的时候,削球——这个即将消逝的打法,再次证明了其之于历史的意义。

  他从没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时光倒转,他是否还会再次选择这种技术。

  侯英超5岁的时候,站在乒乓球台边上,开始跟着启蒙教练学做削球的动作。

  他膝盖弯曲,让球拍在空中画出美丽的弧线。

  年幼的他尚不懂得这种打法的利弊,听从师命的他,也无法自己做出打法上的抉择。

  他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乒乓球领域,还属于各种打法百花齐放的格局。

  像邓亚萍的横板怪胶打法与刘国梁的直板正胶打法,现在几乎已经绝迹,但在当时的赛场上,却是屡见不鲜。

  侯英超承认,少年时期自己还占了削球打法的便宜,“因为小孩子间打比赛,力气不足,对手拉球拉不起来。”

  直到长大后,他对削球打法的感悟越来越深,越来越明了自己承载这种打法的艰辛。

  削球打法需要练就的技术相较于其他打法是最多的。

  不仅要吃透削球的技术,还不能荒废进攻技能的训练,这是由守转攻的关键所在。

  另外,削球打法的步伐也很难练,需要下狠功夫。

  他将技术流派比作了武功绝学:“进攻型选手只要掌握1、2种兵器,练得特别精就可以。但削球选手就要18般武艺都要掌握。”

  《射雕英雄传》里,年轻的郭靖学会了江南六怪的武功,但远不是参与过华山论剑的四绝的对手。

  在侯英超看来,削球选手需要将技术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辅以丰富的对战经验,方能彰显这门打法的精髓。

  因此削球领域的选手普遍出成绩比较慢,在职业生涯中需要摸爬滚打许久,磨练心智与耐心。

  “马龙和樊振东都在17岁就成为了世界冠军,削球选手根本没办法在这个年龄段做到这一点。”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进攻型打法成为了世界乒坛的主流,削球打法则慢慢趋于消亡。

  以男子赛场为例,世界一流选手行列中,削球选手数量屈指可数,到后来只有韩国选手朱世赫一人坚挺。

  其职业生涯最高成就,是2003年世乒赛男单亚军。

  在职业生涯中后期,朱世赫在和年龄相仿的“二王一马”(王励勤、王皓与马琳)对抗中,完全落在下风,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这导致了中国队以及其他国家队伍中,练削球的选手越来越少。因为这个技术费力不讨好。又难练,还很难有竞争力。”

  削球打法的运动员,掌控心态同样很关键。

  削球训练

  侯英超与北京奥运会男单冠军马琳同岁,都于1980年出生。两人职业生涯交手过太多次,侯英超只赢过马林一次,还是在乒超联赛中。

  那场胜利,侯英超认为有点侥幸,是在对手有些大意的情况下胜出。

  “也许马琳之前没输给过我,没有100%投入,况且我那天表现很好。如果那场比赛他是以打世界大赛的心态出阵,我可能还是没有机会赢他。”

  侯英超对阵国乒主力队员难求一胜,除了削球打法被动之外,还有彼此之间太过了解的一层原因。

  他们每天都在一个馆里训练,抬头就能看到对方训练的内容。

  “我们从小一起打球,他们肯定对我的旋转很了解,甚至我一抬手他们就知道这球怎么转。”

  如果一味龟缩在失利的泥淖中,侯英超只会越陷越深,他需要借助一根杆子往外爬,探出头,让自己心境超脱。

  在国家队训练的十几载时间,他无数次宽慰自己:“我只要战胜自己就可以了。”

  他开始期待着在每一次失利中取得进步。

  前一次输给对手0比4,如果下一场能够从对方手中拿到一局,这也会让他感到欣慰。

  “遇到很少赢的对手,我会告诉自己始终不能放弃,我不能连信心都没有,我放弃一次,之后就会有很多次相同的情况,那我索性就别打球了。”

  在国乒这支优秀的队伍中,目光所到之处皆是世界冠军。成为世界冠军与奥运会冠军的目标,似乎是每一位选手的标配。

  更优秀的选手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拿到“大满贯”,改写历史。

  侯英超却从未有这般鸿鹄之志,这并非他容易满足现状、得过且过,而是因为他心态坦然、接受现实。

  “我知道,我永远不可能达到马琳、王励勤他们那种水准,从我进入国家队一队的那天起,我就知道这一点。我只想做到和自己比。如果我只盯着他们,估计要得抑郁症了。”

  常人很难想象,他在国乒的这些年承受了怎样的压力。如何在因打法致使的逆境中确保不被淘汰,是他每一天的课题。

  他引以为傲的一点是,这15年中的每一天训练,他从未迟到、早退过,做到这一点太难了。但这却是他的立足之本。

  “我不能比别人练得少,而是要比别人练得更多。”

  落选

  进入一队前,侯英超在青年队只用了不到2年时间就迅速“毕业”。

  在青年队中,每个月都要打队内的循环赛。

  侯英超刚进队时,在20个人中排在下游的位置。大循环有规定,若能打到前三名,就有机会晋升至1队。

  他一下子有了目标,训练比同龄人更加努力,很快便打进前三,如愿进入一队。

  侯英超记得,他在1999年12月第一次踏入一队的大门。三个月后的2000年2月,他就在全国锦标赛中,第一次拿到了男单冠军。

  那次比赛,刘国梁、孔令辉等主力队员都没有参赛,以往的全国青年锦标赛破格升级为全国锦标赛。

  侯英超与一批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国手逐一过招,最终站到了最高的领奖台上。

  国乒一队的竞争比青年队更加激烈,几十号人相互拼。

  那时国际乒联巡回赛参赛名额有限,高级别的赛事只允许一个协会最多报名6位选手。

  因为参赛名额少,6个名额基本都是被主力队员占据。偶尔一次得到机会,一些非主力队员便会加倍珍惜。但是经常会因压力过大,适得其反,在比赛中心态失衡。

  侯英超也曾出现这种情况。

  侯英超记得,那几年,他一年一般只能参加1、2站比赛。他第一次去打巡回赛是2000年10月。

  彼时,各站巡回赛还分A级与B级。芬兰站的比赛属于B级赛事,因为对应积分较低,很多高手没有报名。

  侯英超意识到,这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他的表现不负众望,拿到了职业生涯国际赛事的第一冠。

  第二周,他从芬兰直接飞往丹麦,丹麦站比赛是A级赛事,各路高手纷至沓来。

  他在16进8的比赛中输给了后来的世界冠军、德国名将波尔,早早出局。

  从2006年不莱梅世乒赛开始,国乒开启了直通赛的模式,这让非主力队员看到希望。

  他们有机会一战成名,演绎“黑马”角色,并能站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成为世界冠军。

  直通赛成为了“造梦空间”,让他们能够畅想破茧成蝶的全过程。

  第一次直通赛放在了2005年年底进行,国乒所有选手打大循环比赛。

  侯英超在首次直通比赛中表现几乎完美,仅次于马琳,排在第二位。

  “我把王励勤、王皓和陈玘都赢了。”国乒内部比赛,能赢一次主力队员已属不易,接二连三地将几位主力斩落马下,侯英超几乎“一战封神”。

  那次比赛也是他国家队的记忆中,最具闪光点的一幕。他成为了国乒内部大循环比赛有史以来,排名最高的削球选手。

  那一年,他26岁,来到了削球选手职业生涯的成熟期,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06年世乒赛团体赛的名额在向他招手。

  问题是,那次直通并不是以一次比赛定结果。几个月后,侯英超迎来了第二次直通。

  在第一次直通吃了削球亏的主力选手,这次纷纷针对他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直通赛是最熬人的。

  一天多场比赛,刚刚输了一场撕心裂肺不该输的球后,选手要在1到2个小时里调整心态,不让失利的阴霾覆盖住自己的呼吸,造成恶性循环的不利局面。

  “这个时候每一位选手都不用看成绩表,大家心里对胜负场和积分都了如指掌。”

  每一场比赛都变得至关重要,在连输几场比赛后,侯英超知道自己的不莱梅之旅——悬了。

  最终,他两次直通的结果相加,没能帮他赢得一张世乒赛团体赛门票。

  他又一次成为了在家看电视的啦啦队。

  专业运动员与世界大赛失之交臂的体会不用赘述,但侯英超却能超凡脱俗,用最短的时间整理好心情,很快摆脱失意。

  “我要认清自己,没能入选世乒赛团体赛,证明我的实力还没有到位,这是公平竞争。运动员一定要去面对失利的结果,敢于去承受。”

  他制止自己钻牛角尖,不允许自己有悲观的情绪出现。

  “一些人就会想,也许错过这次比赛,以后的职业生涯都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我觉得在技术上可以钻研,但在这种事情上一定不能这么想,还是要往前看,之后的训练怎么样可以有所进步。”

  有的人觉得他持这种打法身在国乒太艰难。他却不以为然。

  “我这个算什么难的。他们去参加奥运会的选手才是真的难,他们出去打比赛不能输,只能赢,比赛任务就是拿回金牌,没有失败,这种压力真的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

  二十一世纪以来,从国乒中产生的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侯英超再熟稔不过,几乎每个人都赢过他,也从他这里得到过对付削球的实战办法。

  在侯英超的眼中,能拿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的都不是“常人”,“不能拿一般人的思维去衡量他们的心理素质。”

  感恩

  如今,来到不惑之年的侯英超依旧奋战在赛场。与他同龄的马琳,甚至比他年轻的王皓都已经成为教练。

  国乒没有带给他一个世界冠军的头衔,但他内心却感激国乒这个大家庭。

  2013年初,侯英超正式告别国家队。离开待了13年多的团队,他并没有出现无所适从的心理阻碍。

  “从2010年到2013年这段时间,我经常飞来飞去,在国外打联赛,已经是半脱离队伍的状态。”

  他一直认为,这个团队尽收国内精英,自己年纪到了,应该给新鲜血液挪出空地。

  “我离开国乒时已经32岁,不可能再参加国际比赛了。”这场离别,并没有其他人遇到相同经历时的不舍之情,更多是一份坦然。

  但同时,感恩的心情他是一刻都没有忘怀。

  “其实我在国外打联赛的那段时间,国家队能够保留我的名额,已经是对我非常大的照顾。我回国后还能在队里保持高质量的对抗,有助于我在国外的联赛中有好的表现。”

  他也知道,自己有机会去国外打联赛,也是国家队对自己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回馈与认可。

  “都是队里安排我去国外打比赛,这个和我个人去和别人谈,力度完全不一定。”

  所以当国家队需要自己时,他义不容辞、毫不犹豫。

  今年6月下旬,他接到了国乒男队主教练秦志戬的电话,询问他能否在8月回到队中参加奥运会模拟赛。

  “当然可以,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去?”他欣喜这通电话,认为这是国乒对自己的技术还有对乒乓球的热爱的一种肯定。

  短暂回到国家队的那段时间,一切还是那么熟悉。所有人在一个馆训练,大家都争分夺秒,生怕比别人少练。

  但侯英超也发现,队中练削球的队员已经变得很少,年轻队员都缺乏和削球选手对战的经验。

  物以稀为贵。

  削球成为了“特殊打法”,让年轻队员在对战中一时摸不着头脑。

  这次陵水之旅,对他现在的乒乓球事业裨益不浅,他享受比赛,完全没有卫冕全锦赛冠军的心理包袱。

  他知道,自己站在场上的那一刻,对年轻运动员、对球迷来说都是一种激励。

  “他们都说‘侯哥’还坚持在赛场上,就是体育精神的体现。”

  在帮助年轻队员适应削球打法的同时,他也在感悟乒乓球技术的创新与先进程度,这有利于他备战明年的陕西全运会。

  去年全锦赛夺冠后,他带着女儿和儿子一起站上领奖台,是荣誉与天伦之乐交织的至上快乐。

  他再次感恩生活对自己的馈赠,“老天爷眷顾我,给我这么好的一个家庭,这么好的一双儿女。”

  正因为如此,如今身为职业选手的侯英超,希望自己能更好地挑起家庭重任。

  “职业选手就是要用实力去说话,用球说话,不光靠练,还有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我有一大家子人要养,如果比赛赢不了,就会影响我的收入,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脱离了集体规范化的训练生活,他对自己的要求没有一丝放松,尽量在事业与家庭中寻求平衡。

  候英超与他的女儿

  周一到周五,他每天早起给孩子做早饭,然后送女儿与儿子上学。之后,他会用一天的时间去进行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

  一周只有一次技术训练,侯英超依旧能保持很好的手感,这得益于他数十年如一日,用踏实的训练打下的坚实基础。

  “都不敢想象吧,我都练了30多年了,手上的记忆很清楚,就算天天练,技术也已经提升不了多少了。”

  身体训练是他更重视的部分。

  到了40岁的年纪,任何疏忽都有可能造成身体受伤,“运动员不能受伤,自己的体重要控制住了,体重上涨可能就会带来伤病,因为我们打乒乓球需要移动。

  “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身体的各项技能、柔韧性和反应速度都退下来了,我就是想保持自己的竞技状态。”

  为此,他特地雇了一个康复团队,为自己的身体素质保驾护航。

  “这段时间我打的比赛多了,会出现小的伤病,康复团队就会帮助我,告诉我应该增强哪些方面的训练。”

  周末,他把时间都留给孩子们,周六他会送孩子们去学架子鼓和游泳。周日一天,他不给孩子安排任何课程,全身心陪着孩子享受周末的美好时光。

  他曾尝试让女儿接触乒乓球,但发现她并不感兴趣,他尊重女儿的选择,不硬性要求子承父业。

  “强迫她没意思,她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也可以在别的领域中很出色。”

  候英超与他的孩子们

  他的儿子现在4岁多了,已经开始与父母有了思想交流,说起话来十分麻溜。侯英超会纳闷,为什么4岁多的孩子会说那么多话。

“一点都不像4岁。我们小时候都是看变形金刚,现在各式各样的动画片都有。”

  他的思绪飘回到刚开始学乒乓球的那段时光,他没有寒暑假,每次放假,训练就会比往常更多,因为不用上课。

  女儿对金牌变铜牌的疑问逗乐了他,同时也激励他不断向前,他还眷恋这个赛场,40岁的年纪并不是职业生涯的终点。

  “我现在并没有考虑全运会后自己会从事教练这些事情。我只是想,只要自己身体状态允许,我还想多打几年。乒乓球是我的最强项,我干了这么多年的事业,现在还有价值。”

  他没有拿到过世界冠军,也从未参加过奥运会,但乒乓球的历史上却记载了关于他的成就——“历史上可能只有3位削球选手拿到过全锦赛男单冠军,我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拿过两次,拿冠军的时候年纪还比他们大。”

  这是乒乓球带给他的荣誉与财富,也是他平凡生活中最不平凡的事情。

  侯英超,1980年生人,今年40岁。

来源:新浪体育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