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在之前的推送中,我们为大家推送了《GIF技术赏析:传说中的赵剑华,当年到底有多神奇?(上)》,讲述了赵天王的平高球杀器,并为大家简单介绍了其突击快、落点深的特点。
赵天王之所以在19岁时就脱颖而出,夺得全英公开赛冠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与众不同的进攻技术。早年中国羽毛球水平的崛起源于“中国快攻”,因而体能好、善于进攻是中国队的普遍特点。但是那时候的杀球,绝大部分是“大力扣杀”,靠速度力量取胜,球的飞行路线比较长,落点离底线比较近。所以,一旦防守队员后退到底线附近防守,防守的成功率比较高,并形成了靠后防守的站位习惯。可是,赵天王的杀球明显与众不同,他走的不是速度力量路线,而是“时空”的巧妙组合,出手不重,但是出手快,而且落点深(离底线远),一般运动员防守时都很不适应.
为了更加清晰地看到赵天王的杀球独特性,把杨阳的杀球拿来做一个对比。图1是杨阳的头顶杀直线,赵剑华正手挡网,防守成功;图2是赵天王的头顶杀直线,基本是在同一个位置,但是杨阳防守失败,图1显示,杨阳的拍子离球还有一定距离。那么,这两个貌似相同的杀球,结果为何完全不同?请看数据解析结果:
图1 杨阳的头顶杀直线:杀球重,线路长,离边线远,防守相对容易
图2 赵天王的头顶杀直线:落点深,离边线近,防守难度大大增加
表1是借助成都体院沈乐君教授研发的《羽毛球比赛视频三维信息采集系统软件》所采集的杀球三维数据信息。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同一位置、同一杀球方式,同样都是左手,杨阳的杀球速度很快(杀球重),但是击球点偏低,角度偏小(线路角度:杀球线路与地面的夹角),意味着杀球线路会比较长。数据同样显示,落点离底线很近,离边线较远。这样的杀球,防守相对容易。相形之下,赵天王的杀球,杀球速度明显不如杨阳,但是击球点高、线路角度大、落点离底线远、离边线近,这样的杀球防守自然不易。
再看赵天王的正手劈对角,图3显示的落点基本就是羽毛球常规术语中的“死角”。表1参数显示:赵天王正手起跳的击球点更高,落点更深,这样的劈杀就是神仙来防守也无能为力。据笔者了解,网络上盛传一种“霸王杀”的技术,特点是动作小、球速快、线路短、效率高,其源头实际就来源于赵天王的杀球技术。
另外,据任亚伟、沈乐君等人的研究,现役名将丹麦的安赛龙,身高1.94米,底线起跳杀球的击球点高度是2.83米;林丹身高1.78米,底线起跳杀球高度是2.68米,而赵天王身高1.82米,起跳杀球高度居然达到了3.09米,确实是非常惊人的能力。
表1 杀球的三维数据解析对比表
击球高度
出手速度
线路角度
距离底线
距离边线
杨阳:头顶杀直线
2.88 m
83.48 m/s
34.25
0.77 m
1.01 m
赵剑华1:头顶杀直线
3.07 m
55.56 m/s
36.79
2.51 m
0.64 m
赵剑华2:正手劈对角
3.09 m
52.65 m/s
38.88
3.33 m
0.68 m
图3 赵天王的正手劈杀对角,动作小、落点深、效率高
赵天王的第三门杀器:高吊杀动作一致性极强
动作一致性是“变”产生效果的前提。如前文所述,赵天王的技术在那个时代被誉为中国羽毛球的教科书,可见其动作的规范性极高。事实亦是如此,
图4是赵天王在比赛过程中运用高球和杀球组合得分的过程,前一半图例是头顶对角高球,后一半图例是头顶杀对角。注意观察图4,几乎每一张图的动作姿态都一样,唯一的差别是最后一张图在用力幅度上稍有差别。图4是杀球出手后的姿态,整体动作发力幅度稍大,实战结果是杨阳的防守失败;接杀挡时,球飞出了边线。
图例展示的只是高球和杀球的结合,事实上,赵天王的高、吊、杀三个技术动作的一致性都非常好,对手的一个防守要做好三种准备,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赵天王最拿手的平高球和吊球的距离落差范围实在太大,彼此兼顾真的很难。
图5 赵天王的高球和杀球动作一致性极好
再欣赏一下赵天王的吊球。图5显示,阿迪回击头顶高远球以后,赵天王回撤头顶底线,然后非常优雅地一个头顶吊对角,既没有起跳,好像也没有使很大力,阿迪就一命呜呼了。
奥妙在哪里?注意观察图5,赵天王出手瞬间,阿迪老老实实站在中间地带,一点想法都不敢有。等到赵天王出手后,阿迪判断到吊对角线路以后再起动上网,明显为时已晚。图5显示,赵天王的吊球落点是在前发球线与边线的交点处,也是防守的死角,阿迪显然是鞭长莫及了。
图5 赵天王的头顶吊球落点直奔防守死角
赵天王也有软肋:主动失误过多
“技术教科书”与“主动失误多”似乎是一个悖论,不可能同时存在。可是,羽毛球竞技场上就是有这样的存在。现今如日中天的戴资颖就是一个典型,她被公认为“技术流”,但是“主动失误”常常让她在重大比赛中铩羽而归,虽然世界排名第一,至今却无世界冠军之实名。
赵天王也存在同样的现象,会在某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频繁出现失误。至于原因,很容易联想到他得胸膜炎以后的体能下降,这是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他在体能充沛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上述情况。比如这场对阿迪的比赛,第一局赵天王15比2取胜,第二局开局不久,就开始出现连续的无谓失误,以至于采取了战术性放弃。
对于失误的另一种解释,笔者以为:可能与赵天王的打法有关。因为他的打法的制胜关键在于四点拉开的落点精准,搓放要贴网,平高最好压底线,杀球追求压边线。这种对“精度”的高要求,往往伴随着高失误。是否出现,取决于比赛状态:压力小、状态好、流畅发挥,那么就是完美的表现,可以打得对手找不到北;但是一旦压力大、有想法、求胜心强、或者情绪状态不佳等,连续失误就容易发生,水平就会大打折扣。印尼名将蔡祥林曾经说过:跟赵剑华打球,第一局要有被他打得满地爬的心理准备,第二局一定要死死顶住,慢慢磨他,第三局的胜利就属于你。这里面既有体能战术,也有心理战术。
归根结底还是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人无完人。赵天王拥有如此多的独门杀器,如果没有上述软肋,简直太完美了。可是,老天就是那么的公平,当你强大到“孤独求败”的时候,“自己”便成了最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