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开口、管胎将被替代?公路迈入真空胎时代?
关注

近几年各大品牌不断地研发,公路车真空胎也逐步亮相各大比赛车队和众多骑友轮上,那么公路车到底适不适用真空胎呢?公路真空胎真的将成为主流吗?这个问题一直颇受争议,众说纷纭。下面,将从五个方面来比较分析。

1.什么是真空胎,它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早期“真空胎”在欧美被定义为Tubeless,没有内胎的意思。Mavic(马维克)、Michelin(米其林)、Hutchinson(哈金森)三家公司在2000年左右共同推出了“通用无内胎系统”(Universal Standard Tubeless)也就是我们熟悉的UST规格真空胎,这一技术首先应用于山地车领域并获得很好的反响。随后,许多厂商便开始它在公路车领域的应用。

image.png

山地车大多跑的都是非铺装路面,使用真空胎可以在碎石、树根增加抓地力。而它又会给公路车带来怎样的增益呢?

2.公路车使用真空胎的益处

一是响应程度提升,从操控方面到加速方面都有提升,真空胎对比开口胎在重量上已经失去了优势,但是它在操控和路感上和开口胎还是有所不同的。面对铺装路面的起伏,骑行起来没有原来的滞后感(这也得益于与现在无钩轮组的搭配使用)更加轻快舒适,使得每一次的踩踏都可以清楚的被感知。其次,真空胎在侧向支撑方面也优胜于开口胎,在上坡和高速过弯时都会让你更加有信心。

开口胎在爆胎的时候,由于胎压较高,轮胎瞬间漏气,对于骑者来说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样的情况,真空胎在短时间内就会被补胎液补上,再用气瓶一充气,又可以正常行驶。正因为如此,日常骑行便可以少带许多换胎装备,例如:备胎、气筒等。可以多带些能量棒来补充体力。



3.车队在比赛中的使用

image.png

在2019年的环法自行车赛中,AG2R车队所有车手在第二赛段的团队计时赛上都使用25mm宽度的马牌Grand Prix 5000 TL真空轮胎。他们的车队经理说真空胎在滚动阻力方面要优胜于管胎,可以提高车队整体速度。不过,对于大多数车队来说,在公路车比赛的配置上还是以管胎为主,由此可见,真空胎并未代替开口胎和管胎。

4.真空胎的不足之处

就目前情况来看,真空胎与真空轮组的选择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与相对应的无钩轮组的匹配还需等待一时,它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另外,真空胎相对于开口胎的胎压是要更低的,不是因为安全性而是因为性能。Zipp新发布的303—S内宽23mm,轮胎会撑的比较开,厂家认为低胎压才能拥有更好的性能。相对于Giant SLR1轮组来说,它使用17mm的内宽,胎压可以达到120psi,可见真空轮组可以使用高压,但没必要,因为低压更有优势。

image.png

5.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几款真空胎

▲WTB Exposure

▲Schwalbe Pro One TLE

▲ Bontrager R3

▲Hutchinson Sector 28

▲Specialized S-Works Turbo 2Bliss

▲Continental Grand Prix 5000 TL

▲Maxxis Highroad HYPR K2

最后,总结一下,现在的真空胎技术已经是相当成熟了,其实可以等它与无钩轮组完全兼容以后再去使用(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当然还需要结合自己日常的骑行习惯与骑行路面去选择到底上不上真空胎,如果你一直是追求路感“高压患者”,那么真空胎你就要考虑一下了。另者,现在的真空胎价格也不低,如果你的轮组本来就支持真空的话,不妨买一对回来试一下。(文章来自:美骑网)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