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5月底,世界羽联宣布8月11日重启2020赛季,并公布了今年余下22站赛事的时间表;但从目前来看,重启前景并不乐观。
世界羽联原计划重启的第一站为印度海得拉巴公开赛,但事实证明这份计划“闭门造车”,事前并没与各赛事主办方充分沟通,赛历刚刚公布就被印度羽协“打脸”——印度国内赛事至少要到10月后才能解禁,世界羽联不得不取消这一站比赛,同时还取消了澳大利亚公开赛和韩国大师赛两站比赛。
如此一来,8月25日至30日的中国陵水大师赛递补成为重启后的首站比赛。该站原本2月25日至3月1日进行,后因疫情暂停。不过,国内的国际性体育赛事何时重开尚未有定论,该站比赛能否在8月举行仍是未知之数。
重启第一站赛事难以确定,世界羽联还面临另一个难题——办赛经费。马来西亚羽协昨天提出,为了确保11月的马来西亚公开赛在疫情期间依据标准操作程序办赛,主办方不得不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于安全措施和消毒清洁上,预计办赛经费将高达400万马币(约合人民币600多万元)。主办方还不确定是否需要限制售票,以达到符合标准操作程序,因此马来西亚羽协已向世界羽联申请资金援助。
世界羽联从来没有向赛事主办方提供资金援助的先例,这一议题预计在7月18日通过线上方式在世界羽联的年度大会上讨论。这一提案能否通过,很可能会影响其他主办方的办赛热情。
今年下半年的各站比赛不涉及奥运积分,取消或推迟影响还不算太大;但今年最重要的高级别大赛——汤尤杯却有可能第三度延期。汤尤杯原定5月16日在丹麦举行,先是推迟到8月15日,后又推迟到10月3日。丹麦政府日前宣布,大型公众集会的禁令延长至10月底;再加上各国的入境措施比较严格,各队参赛都面临重重阻碍,因此汤尤杯很可能会再度推迟举行。
由此来看,世界羽坛“复工”殊为不易。(转载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