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施密特:中国足球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对能否将基础打牢存疑
关注

据博主@北京国安资讯小组 报道,最近前国安主帅施密特接受了德国媒体Zeit Online采访时,结合过去两年在国安执教的种种体会,他谈到了对于中国足球的一些看法。施密特认为,中国足球确实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他对于是否能够长久坚持打牢足球基础也存在怀疑态度。

问:北京国安是一家什么样的俱乐部?

答:某种方面来说是中国的沙尔克04,因为沙尔克04是德国国内拥有最多支持者的工人联盟。当我们接受来自国安的合约之前,我们对那里的球迷和球场氛围一无所知。我们可以感受到,那里的足球近年来在飞速发展,我们有时可以在50000名球迷面前踢比赛。

问:中国正在发生什么?

答:七八年前,中国政府设立了希望成为世界足球强国的目标。如果政府设立了这样一个目标,那么公司和企业就有责任去这样做(发展足球)。首先,很多外援和外教被雇佣并带着他们的专长前往中国,他们使得联赛变得非常有趣。如果没有资金投入的话,这些进步不会很快发生。同样地,这也为中国球员自身的进步带来了希望。

问:这个规划有效果吗?

答:有些时候是有作用的,但这也让中国开始重新思考。其他国家在足球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中国人已经开始意识到他们需要不断在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在中国,目前足球仅仅处在一项全民运动的开始阶段,上千名足球运动员在俱乐部中接受常规训练。在这种方法下,也许能出现可以立足于世界高水平联赛的运动员。但只有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甚至上百万的人口同时开展足球运动,神奇的力量才有可能出现。我很好奇,中国人能否坚持将足球基础打牢并从底层开始做起。

问:您有哪些疑惑?

答:通常来说,中国人的想法跟我们不同。他们想在开始阶段就完成所有事情,这在足球领域是不可能的。在中国,很难找到足球基地,这就意味着需要从底层做起。他们做出了将足球整合进入学校课程的尝试,那里的儿童和青少年还很难做到边看球的情况下还能边参与足球运动。但是,这不仅仅关乎于人才培养,更是关于心理技能(的培养),例如意志、战斗的意愿和团队精神,中国人对于这项运动的看法还不够成熟。

问:为什么会那样呢?

答:有很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这种政策已经实行了很多年,让中国形成了固定的家庭模式。在与兄弟姐妹的对抗中其实也可以建立自信,这在中国社会是比较缺乏的。在头脑中不应该被忘记的是:中国球员也能挣很多钱,但这在某些时候也束缚了球员的发展(当获得诱人的合同时)。

问:但您同时也提到,中国在足球上设立了很高的目标,有时似乎过高了。

答:在中国,这通常是被认为非常积极的。对于我们的协会(中国足协)来说,高目标并无大碍,但也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中国球员并不是以自信示人,而是在失败时过多地自我苛责。我们还要求对我们的表现和目标进行现实评估,客观的评价很少被反映出来,极端的评价则通常过于极端。

问:您如何运用您的执教方法呢?

答:我们已经成功地在很多方面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在中国,主场比赛前需要全队集体住酒店。中国人的方法是:更多地控制,而不是更多的自由。尽管俱乐部有些担忧,但我们还是以不同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并获得了信任。事实证明,这种担忧是没有依据的。我相信赢得比赛的内在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当球员们明白自己的义务并进行赛前训练时,往往离成功已经不远了,俱乐部能够理解。

问:如何与一群外援球星和低于他们水平的中国球员进行合作?

答:团队的表现实际上为我们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当你意识到团队中的球员可以应对我们提出的不同要求时。如果团队的水平从像奥古斯托这样的巴西国脚到中国青年队球员一样水平不等时,并且当每个人都可以为球队的成功做出贡献时,那么这就是成功的。

来源:微博@北京国安资讯小组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