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标题上所问的这个问题也许再简单不过了,是个人都不用思索就能回答“球砸在台面上的声音”。尤其近年来国际大赛都在球台下加装麦克风,使观众能够更直接清晰地享受到乒乓球比赛中清脆的声音。但如果仔细深究,也许并不尽然。
在乒乓球引进中国的初期,正是100年前的旧中国。那时物产不丰富,相应的这种体育娱乐活动的器材就没有那么正规。木球台固然有,更多的也许就是砖头砌成的、好一点的是水磨石台面——直到今天一些偏远的地区依然采用此种材料。并且当时乒乓球制球工艺不高,赛璐璐球普遍偏软,砸在砖台石台的声音比较小,也没有那样清脆悦耳。反倒是人们手中的球拍,也是因为橡胶生产工艺落后,普遍是光木板。大家都知道,光板击球的声音是相当响亮的,也许,乒乓球这个独具特色的中国名字,是来源于球板击球的声音而并非球击台面的声音。
当然在近100年的历史变迁中,球拍及覆盖物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不变的是球与球台的材料。在日本人发明厚海绵拍后,球拍的静音功能被启动,不知道大家想象过没有,如果两个人都拿厚海绵拍打球,在球馆外听到的声音很像一个人在玩原地颠球——很单调的击台声。这种“听”起来很奇怪的情形直到国际乒联限制了海绵厚度以后才有所改善。
不知是哪一位球员,要么精通化学和物理,要么纯粹是碰运气,率先使用了环己烷、丙酮、甚至含有苯的成分的有机溶剂,溶解橡胶后得到的胶水来粘合乒乓球拍海绵,即所谓的“快速胶水”。霎时间,现代乒乓球器材、技术包括视听效果才真正走向成熟,以中国、瑞典为代表的亚欧大对抗伴随着灌胶后的清脆金属音和强烈弧圈球拉开了大幕。“乒乓”两字包含的信息也丰富了起来。时至今日,击球声音已经成为了乒乓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之下,百年不变球落台的那一份笃定已逐渐被人们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