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说起北纬3度的吉隆坡,是一座穿行在赤道上的城市。去过的人,都能领会“呼一口气,烫到自己”的灵魂感悟。因为地处赤道附近,吉隆坡四季变化并不分明,全年昼夜均分。热带雨林的气候,让它基本每天都有一场大雨。雨势汹汹,来得很快,从不绵长阴郁,让人愁闷。这似乎也让吉隆坡打上悠闲气质的标签,毕竟在浸润的环境之中,心情会跟着一起松弛下来。
作为马来西亚的首都,这座新旧辉映、东方色彩与西方文明有机融合的大都市,始终能在现代舒适与悠闲之间保持着自然的平衡。当地以涂鸦墙闻名的小印度、白天或夜晚都不逊色的唐人街、混血版的佳密清真寺、最具摩登感的国家清真寺,以及实物更为震撼的双子塔……演绎着吉隆坡“世界博物馆”的美誉。
在吉隆坡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人群,他们身着各具特色的服装穿行而过。男性的服装差距不大,不同种族的女性装束却不尽一致。马来女性很多会在头上包一个头巾,只露出脸,衣服是长袖长裙,或者长裤;那些全身黑袍带着黑面纱只露出眼睛的是伊斯兰教女性;印度女性身披沙丽,眉心点颗美人痣;华裔女性则大都穿着简约随性,不会夸张也不会暴露。
只不过,若想真正认识一座陌生的城市,还需从食物冒险开始。入夜到海鲜大排档朵颐,几百张大小桌椅铺满街头巷尾,觥筹交错,食客的咀嚼恰如千蚕啮噬桑叶。在你唠叨着来份海参汤,吃个招牌蛋黄蟹,再点份软虾、油炸鱿鱼后,就在你犹豫着要不要继续点时,老板娘就会为你下定决心,挥手一摇然后说:“够了。”从饮食开始,当然也不会从饮食结束。之后又该去哪里饕餮呢?
羽球世界的冷与热
那一年,8月的北京很热,8月的吉隆坡更热,在吉隆坡布特拉体育馆举行的2007世锦赛则是热上加热。
对于朱琳、卢兰、徐晨、何汉斌来说,2007年的8月中旬,是他们作为新人参加的首次世锦赛之旅。朱琳勇夺女单冠军,卢兰勇闯女单半决赛;徐晨和何汉斌双双止步混双第三轮,前者败给了队友,后者被波兰选手横扫。这样的一份成绩单,对于初次参加世锦赛的年轻人而言可以说是满意。
与年轻人因为初涉世锦赛的兴奋相比,2007世锦赛更是一大批被称为老将的选手的告别聚会。失利后的盖德瘫坐在地上,任由教练和队友安慰,像孩子一样任性地坐在墙角暗自垂泪。此外,王晨、张宁、陶菲克、李万华等一长串的人名,在他们看来,吉隆坡的布特拉体育馆是除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外最重要的谢幕舞台。当他们的世锦赛之旅戛然而止、没有回旋余地时,似乎也是羽毛球留给老将们残酷又满是意味深长的爱。
男单决赛,林丹不负众望2比0战胜印尼名将索尼,蝉联冠军。女子单打,虽然马来西亚女单黄妙珠在第三轮赢下谢杏芳,但是在决赛中,中国队的朱琳2比0战胜中国香港选手、31岁的老将王晨。中国女双会师决赛,最终重新组合的雅典奥运会冠军杨维/张洁雯以2比0战胜了2006年世锦赛冠军高崚/黄穗。
如何形容这一届吉隆坡世锦赛——北京奥运会前的一届、一站重要的奥运积分赛,高手纷纷落败,黑马横空出世,新人异军突起……在盛夏的吉隆坡,一场场热战就这样开始又结束,一个个熟悉或不熟悉的身影往来穿梭。有的为希望而来,有的为告别而走,人世间的喜怒哀愁就随着这颗白色小球的轨迹,被浓缩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