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上周,福建省下坡联赛发出了2020赛季首站的报名帖。有别于去年,今年的赛事全称为:GDL山地自行车系列赛 福建山地车下坡速降联赛-福州站,意味着连续举办了三年的福建省下坡联赛正式加入GDL山地车系列赛,福建成为GDL分赛区。
细心的车友可以发现,其实从2019年起,就有部分省区的速降联赛陆续加入GDL,成为其分赛区。今年又有福建、山东、四川(待定)的加入,GDL的辐射力不断向全国扩散,从原本的广东省速降联赛,到如今在全国有9个分赛区。
GDL山地自行车系列赛为何采用赛区制?GDL又是以怎样的优势吸引各地区成为其分赛区呢?……野途网带着疑问采访到GDL山地自行车系列赛的运营公司——广州聚能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能体育)总经理曾志鹏。
说起GDL,可能在山地车圈子里面的人都会有所耳闻,特别是玩速降的朋友,那更是耳熟能详。GDL全称Great Downhill League,意为:以山地自行车速降赛为核心举办的系列赛事,是广州聚能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于2016年创办的一个赛事IP。
2016年的恩平速降赛邀请了众多国际大牌车手
那年的冠军得主安德鲁
2016年的中国·恩平泉林国际自行车速降邀请赛在当时可谓引起了轰动。赛事不仅修建出一条符合国际标准的赛道,同时邀请到国际顶级职业车手崔西·汉娜(Tracey Hannah)和安德鲁·尼斯林(Andrew Neethling)前来助阵,引爆业内。这一场赛事的成功举办无疑给聚能体育带来了强有力的信心。随后连续三年,聚能体育更是致力于将GDL打造成为国际性赛事,在聚能体育的精心培育下,目前GDL已然成为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速降赛之一。
有了高规格的总决赛,聚能体育决心趁热打铁,将GDL联赛拓展到省外。联赛陆续将甘肃兰州、湖南长沙、广西南宁、浙江勇峰、辽宁大连等城市纳入资格赛举办地,以筛选当地的速降高手参加总决赛。
经过不断摸索,聚能体育也发现以一场比赛定胜负的形式存在局限性。单站资格赛虽然比赛节奏快,比较省时省力,但是公平性得不到保证,加上速降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经过多方考虑,从2019年开始,GDL正式启用赛区制,通过各省份的联赛(每个省每年3-4站)来角逐各赛区年度积分前三,以此来争夺总决赛名额。这样的赛制,不仅保证了公平性,同时也使得赛事参与度更高了。
廖海杰在去年的大理鸡足山夺得冠军
唐梦麒是国内比较活跃的车手之一
通过拓展省外赛区的机制,国内的一些速降高手也陆续在GDL赛事中崭露头角,比如廖海杰、周晓龙、肖聪、唐梦麒等。每个赛区每年3-4站,以8个赛区来算,一年就超20站。对速降有热情的车手可以就近参赛获取积分,同时还能带动更多选手跨赛区参赛,促进交流,从而活跃速降运动在国内的氛围,重要的是给了各地区速降高手与国际速降大佬同场切磋的机会,有助于国内速降运动的发展。“把我国优秀速降选手送到国际赛场。”这也是曾总和GDL的愿景。
对于分赛区来说,他们可以享受到GDL的赛事执行和技术指导以及赛道建设指导,赛季结束,GDL会根据赞助情况以及各赛区办赛质量、规模等因素,按照相应比例给予办赛补助,这些权益对于当地的办赛经验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赛事品牌想要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努力以及对未来的合理规划。未来,GDL将通过三个方面来布局发展。
首先是构建GDL全国赛事联盟,团结全国范围内有志于推动中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发展的机构,共谋发展。
其次是构建GDL积分体系,以科学、严谨、公正的原则构建GDL全国速降赛积分体系,营造全国各地区良性的竞争氛围,激励选手奋勇争先、不断进步,并为国家层面选拨专项运动员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是探索速降运动的职业化之路。职业化是竞技体育的最高形态,GDL将以UCI山地自行车世界杯为标杆,通过赛事的商业开发,积极探索涵盖俱乐部、运动员、场地建设、培训、专业媒体等方面的职业化道路。最终目的是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山地自行车速降系列赛事。
速降运动在国内只能算是小众的体育运动,想要把它打造成一个完整的商业赛事任重道远。曾总坦然地表示:“很开心有一群喜欢速降运动的人能够用心细耕,虽然招商运营压力很大,但是GDL一定会陪伴大家一起成长。”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赛事计划都被打乱了,GDL系列赛也不例外。好在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地方比赛已陆续开展。
对GDL而言,随着分赛区的增加,今年的比赛更多了。如今,GDL系列赛2020的赛程计划已公布,总共9个赛区,近30场比赛,喜欢速降的小伙伴可以安排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