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游英格兰必游伦敦,而伦敦之外的曼彻斯特、利物浦、牛津、剑桥都更有名气,或因足球,或因名校,总归是打卡好去处。但说到伯明翰,你会想到什么?羽毛球迷必定会蹦出两个字:全英。
模糊气质
对于游人,这是一个旅游色彩很模糊的城市,如果非得抓出这里才有的特色,恐怕就是吉百利巧克力世界。余下的便是维多利亚广场、博物馆和美术馆、圣马丁教堂等欧洲式标配景点。如果要选一个地标,那就是在伯明翰体育馆大概几百米外的伯明翰中央图书馆,应该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是当地政府斥资1.9亿英镑建成的现代图书馆,其外观充满现代和抽象感,在古老交错的城区当中格外显眼。
很多人会误认为曼彻斯特是英国的第二大城市,不然,那是伯明翰的头衔。坐落在英格兰中部的伯明翰是全世界最大的金属加工地区,重工业发达。在城区,你无法感受到它的金属气质,有的只是运河和老街区。走出中央火车站,你就马上置身唐人街,好几家中餐馆就在咫尺,这可是国羽队员们来全英时的必到之处,也显得伯明翰这座工业城亦有中国风。
羽毛球情结
伯明翰和百年全英的渊源深厚,远比那难得的一届世锦赛要悠久。1994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不再在伦敦举行,正式移师伯明翰,到今年已经有27年历史。要说起为什么是1994年,这大概跟伯明翰在1993年首次举办了世锦赛有关。十年后,2003年,羽毛球世锦赛历史上第二次来到伯明翰。
今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影响了包括体育在内的一切社会生活秩序。世界羽坛在4月至7月间完全停摆,原定于5月在丹麦奥胡斯举行的汤尤杯亦被推迟,这和当年的伯明翰世锦赛颇有相似之处。2002年底,非典疫情出现,持续了半年之久。2003年伯明翰世锦赛原定于5月12日开幕,当时非典疫情尚未完全散去,争议声中,世界羽联终于在开赛前的两周即4月30日宣布推迟比赛至7月28日。
全英公开赛一向有着“小世锦赛”的美誉,这也让每年3月的伯明翰格外有大赛氛围。而当伯明翰迎来真正的世锦赛时,伯明翰体育馆更是热烈。那一届世锦赛,中国队的24名参赛队员有17名登上了领奖台,“终于”和“延续”可以成为国羽的主题。
张宁终圆梦
世界排名第一的陈宏独守男单上半区,却在1/4决赛中负于韩国的孙升模。最后,上半区闯入决赛的是马来西亚人黄综翰,下半区的决赛名额归属正值当打之年的夏煊泽。男单决赛堪称苦战,双方战至决胜局,并从1比1打至6比6。此时,黄综翰的体力出现透支,更胜一筹的夏煊泽开始全面控制局势。当时比赛实行的是发球权得分制,在6比6之后,黄综翰竟然一分未得,夏煊泽以15比6拿下决胜局,首尝世锦赛冠军滋味。“拼,就是我的风格。”这是夏煊泽对自己最真实的点评。
女单上半区的周蜜、龚睿那和谢杏芳全部进入到八强,国羽女单的悬念只在于独守下半区的张宁。这已经是28岁的张宁的第五届世锦赛,以2号种子出战的她在凶险的签表中呈现出堪称神勇的状态。1/4决赛,她以11比6、11比0击败来自丹麦的名将马汀,这个0分让1999年世锦赛冠军得主马汀感慨万分。将在这届世锦赛后退役的马汀直言,外国女单想在大赛中战胜中国女单要等十年。巧合的是,马汀的话在十年后的广州世锦赛一语成谶。
半决赛,张宁以11比7、11比0拿下彼时已经代表荷兰出战的张海丽,打败了当年给予自己梦魇一败的对手。到决赛2比0战胜队友龚睿那后,外界终于对“一位28岁的女单能否有戏”给出新的定义。只是,大家没想到的是,这还不是张宁的生涯高峰,一年后的雅典也不是。
新秀尚青涩
在女双决赛中,高崚/黄穗以2比0击败队友魏轶力/赵婷婷夺冠;混双决赛,张军/高崚不敌金东文/罗景民,屈居亚军;男双冠军归属爆冷击败了印尼名将西吉特/陈甲亮的丹麦组合帕斯克/拉斯姆森。
中国队以三金三银六铜的成绩收官,收获的远不止两位首次登顶的单打名将和女双金牌,更有新的希望,林丹、鲍春来、蔡赟/傅海峰这几位国羽日后的绝对主力正是在这一年首次亮相世锦赛。收获2000年世青赛男单冠军的鲍春来年少成名,世界排名一度登顶,经过数次磨练后来到伯明翰,世锦赛处子秀就收获一枚铜牌;还稍显稚嫩的林丹和鲍春来一样年轻有为,只是在内战中负于师兄夏煊泽;受汤仙虎指导点拨而一拍即合的“风云”组合首秀世锦赛,便与郑波/桑洋携手获得铜牌。
当伯明翰遇上“货真价实”的世锦赛,国羽就在这里再次掀了起中国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