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赛事纷纷停摆,无赛可比的情况下,许多车手另辟蹊径,“玩”起了一系列挑战。
此前,野途网曾报道过20岁的快步“当红炸子鸡”雷姆科-埃费内普尔一天挑战教堂山50趟(《别人的20岁!快步小将一天挑战教堂山50趟》),海拔爬升超5145米。在国内,也有这么一名车手,往返头陀岭25趟单日爬升8848米,他就是老表中国队员彭克先。
彭克先,94年生,2013年接触山地车,2015年入职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组委会赛克林体育公司,现任职于江苏省自行车联赛组委会搏悦体育发展有限公司。2018年,彭克先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建了老表中国车队。他在赛场曾屡获佳绩:16年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公开组11名、2018年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巴林左旗站体验组第三名、南京本土多项赛事精英组前三名……
3月14日,彭克先发起了单日爬升8848米挑战珠峰,全程从早上5:20开始往返爬上头陀岭25次,耗时13小时40分钟完成挑战。
单日爬升8848米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将通过彭克先的视角,还原挑战之全过程。
3月8号,被疫情折磨的不能出门的我们,也没有比赛,群里聊天就说到了爬升很虐的比赛,大家聊得都挺火热的,头脑一热(安耐不住双腿)创建一个周六的爬升活动——骑头陀岭。
早在2017年的时候,我就骑过一次10趟的,用时5小时30分,去掉聊天浪费的时间,大概为30分钟一趟。这次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头陀岭≥20趟。群里的小伙伴建议来一次8848挑战赛:头陀岭单趟爬升(长4.5公里,爬升360米)×25趟≈8848米搞? 搞!
3月9号开始准备挑战需要的器材和后勤保障,这些都很重要!首先我的体能储备完全够用,在合理分配体能的情况下,完成只是时间快慢的问题。
然后就需要选对器材,先介绍一下路况:头陀岭分为三段路面,第一段是坡度起伏很大的柏油路面,长度大概一公里多;第二段是水泥+石板纵向铺设的硬化路面,水泥路面被石板分断成3个车道,水泥面比较窄,在遇到游客的时候只能走石板避让,会很颠簸,这段坡度平缓长度有两公里;第三段是接近一公里的水泥路面,平均坡度大,骑完就是山顶,有多条减速带。
车辆选取最先考虑了公路车,但是很快就被自己否定掉了,公路车虽然轻量也更快,但大落差在长时间骑行尤其是爬坡时腰部会吃大亏,加上骑行时间长下坡控车不安全,故而直接不考虑。最终我决定用队版的LAMINAR力敏纳山地车,配备了xtr刹车、sid前叉、NSW碳纤维轮组、xx1电子变速以及可以合理分配体能的power2max山地功率计。
然后最纠结的外胎的选择。部分石板+水泥的路况确实颠,在一番称重和仔细思考后,最终选择了闪电fast reak29×2.1胎。这个胎纹导向性很好,也有可靠的滚阻,中间小八块胎齿也能够出速度,重量上比299要吃亏,考虑长时间骑行后需要快速下坡、天黑因素以及真空的舒适性,这算是一种最保险容错率最高的选择。
接下来是补给问题,不仅是骑车吃的,还有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口粮,不过最后好像都被我吃完了?!带了24根能量胶和阿玛特斯能量冲剂,这么多肯定吃不完的,有备无患嘛。另外特别说一下,这个冲剂味道超级好喝不腻。
还有一点要事先说明的是, 1月份到挑战这周,我的训练量是比较大的,几乎每天的tss都在150左右,爬升比较多,右腿髂胫束出现了疼痛。买了治疗关节的盐酸氨基和外部喷涂的玉林正骨水,车友也不要盲目跟风哦,请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使用。
3月13日晚设置好闹钟,我到出发的地方大约两公里,几乎就是住在山脚下,提前把山地车的锁踏换成了公路的。
3月14日,挑战正式开始。早晨5点19分,在入口简单的打个招呼拍了进场镜头开始出发第一趟。
早晨6点10分的时候,第三趟,天已大亮。车队小编咩咩已经背着设备徒步一小时走到了接近山顶的中马腰,等着我路过拍一些镜头。
大概第5还是第6趟,在山顶咩咩拍视频的时候,发现锁鞋boa旋钮爆了,也没有拧紧,一脸懵逼……可能旋钮它不想让我这么受罪。
小伙伴陪骑:吃吃喝喝他不香吗?为什么要虐自己
丝路信使总冠军孙健大pro给我送补给来了,开始吃吃喝喝,不知不觉比预计时间早半小时完成第十趟,爬升3604米。
其实从一开始就担心髂胫束发炎的问题,月初爬坡量太大,没有很好的恢复,只能用正骨水反复喷,多次下车拉伸它,只希望不要突然疼的无法弯腿。
停车拉伸+喷药
途中也发生几个小插曲。一是我之前一直担心的,髂胫束每一趟都会下车交叉拉一拉,喷正骨水,除了几个陡坡大力会疼以外,基本没有影响骑车。最头疼的是景区管委会的人一直拦着,我也不敢到最下面停车的地方拿补给,怕出去就不让进来了,只得让小伙伴帮忙送到门里面一个拐弯的地方。途中,就有车友被拦下山,我的话是只要不拉拽我,就不停车的……到后管委会看我不停的上下,还嘱咐我下山慢一些。还被小伙伴们调侃一番:说我把他们从早上上班熬到下班还在骑。
这里也说明一下,紫金山是有绿道的,登山的路也是绿道,也有自行车的标志,这里很多年每天都有大量的车友来爬山的。这短时间可能是疫情加上是森林防火高发时间的特殊情况,景区为了阻止车辆和行人进入野道,干脆不让车进了。
上午十一点和下午3到5点山上人超级多,下山几乎每次都要停下来十几次才可以从人群中通过,耽误了非常多的时间,下午五点才完成第18趟,比预计慢了一小时。第19趟在中马腰小卖店,店老板给泡了一碗人间美味香辣牛肉面,吃了一天补给完全吃不出味道的嘴巴居然恢复味觉了,计算了一下爬升时间,决定把最后6趟一次骑完,除了补水外不浪费时间。
第20趟的时候精神还很好
在经历了无数次上上下下后,终于在十点半成功完成了头陀岭×25,也把8848这个目标爬升完成了!
附上strava截图和连接,最后6趟爬坡心率只有110,一点力气都没有,只能看着功率机械式输出,总计耗时17小时,骑行时间13小时40分钟。
在挑战成功以后,我提交了everesting组织的珠穆朗玛峰挑战赛名人堂,收到通过的确认邮件,成功成为在中国地区完成并申请通过的第37位,也是第13位中国人,另外24人是在华国际友人创造的。
挑战时体重72公斤,挑战结束回家称重69.5公斤,一天疯狂喝水以后体重73公斤???丢失的都是水分,这也是抓住一切机会吃吃喝喝的结果,否则25趟没有骑完已经因为缺乏能量爬坡“撞墙”结束,稳住,我们能行。
写在最后:
特别感谢小编咩咩无微不至的后勤服务,没有她的话我可能早上骑完就没有动力坚持下去放弃了。然后是孙健,他为我提供补给保障,让我在整个挑战过程中没有出现撞墙,始终精力充沛,充满力量。还有馒头帮我拿补给进来,让我避免被管理人员赶出去,以及来围观被拦在外面没进来的车友,虽然不认识但是谢谢你们为我加油。要感谢的人非常多,总之非常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