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经过39个赛季的运营,达拉斯独行侠队培养出了相当多出色得分手,我们今天就盘点一下他们历史上前15名中的第8-5名。
在德克-诺维茨基辉煌职业生涯的最后两场比赛中,他的杰出表现让时光倒流,球迷们也有幸再看一眼这位德国战车的巅峰表现。当然,他最后两场的对手是菲尼克斯太阳队和圣安东尼奥马刺队,比赛的结果也没有起到什么大的影响,比赛中诺维茨基基本上就靠接到队友助攻才能完成得分,不管怎样,这两场比赛都成为了这位队史第一人的绝唱,他的出色发挥不仅帮助状态不佳的球队注入了活力,还使球队延续了以欧洲球员为建队核心的故事。
在诺维茨基时代之前,没有什么是值得独行侠队炫耀的,但即使是实力最弱时期的独行侠队,他们也至少有一名球员能够通过得分的方式让球队保持稳定。
无论球员们是通过投篮、突破、扣篮还是三分球,他们都可以保持自己的命中率,并且还有不少独行侠球员都有稳定的得分能力。显然,有些球员甚至要比其他队的首席得分手更加出色,然而和其他每支NBA球队一样,独行侠队总有一个可以填补得分空缺的人,那么哪一个更好呢?
8、德里克-哈勃(组织后卫,1983-1994,1996-1997)
80年代的独行侠队并不是以防守坚固而闻名,在那十年中,达拉斯的限制得分能力方面排在联盟15位左右。尽管他们在那个年代取得了成功,但他们脆弱的防守总是使独行侠队无法成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强队。
达拉斯经常在防守端都有这样那样的的糟糕表现,想像一下如果不是选中了控球后卫德里克-哈勃,那他们会更加糟糕。
哈勃在1983年选秀大会上以第11顺位被选中,他也轻松进入了达拉斯的轮换阵容,在他的243场比赛中,从41场开始它就成为了雷打不动的首发,之后他进步明显,逐渐成为联盟里最好的双能卫之一,然而我们并不是想惊叹哈勃在后卫线上的优异表现,我们在这里就是想讨论他的得分能力,因为他的确很出色。
在1986-87赛季中,哈勃场均拿到16分,真实命中率也到了56.1%,他的球员效率评分也有20分。如果你看到过哈勃的一些罕见的比赛镜头时,那么你很可能会联想到一些现代的NBA后卫:跑车般的速度可以让他很好的穿梭在球场的任何地方,如何防守针对性太强,他还可以自己给自己创造得分机会,另外他的传球也是位列联盟前列的,这样的哈勃也成为了马克-阿奎尔和罗兰多-布莱克曼的得分发起者。
他在达拉斯的12个赛季中场均可以得到14.4分,也包括他在1996-97赛季重返球队时。哈勃在达拉斯最风光的时光是在1987-88赛季,他场均拿到17分,投篮命中率为45.9%,独行侠队也取得了53胜。
独行侠队的球迷可能只记得哈勃在防守方面的贡献,其实在进攻方面他也是球队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也给球队留下了值得现在球员们学习的精神。
7、吉姆-杰克逊&贾马尔-马什本(1993-1997)
杰森-基德与贾马尔-马什本、吉姆-杰克逊的“3J”组合在独行侠队联手,我们为什么他们二人共同出现在第7名的榜单上呢?原因很简单,两人的比赛方式极其相似,因此在某些程度上他们的位置是重合的,所以说他们的合作也没有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继罗兰多-布莱克曼、马克-阿奎尔、德里克-哈勃时代后,90年代初的独行侠队又回到了之前糟糕的处境,在1992-93赛季,他们创下了11胜71负的最差战绩。在那个不堪回首的赛季中,独行侠队进攻和防守的效率都排名倒数第二,只有当时的新秀吉姆-杰克逊给球迷带来了一线希望,新秀赛季他场均可以拿到16.3分,真实命中率达到了45.1%。
达拉斯因为在1992-93赛季的失败,让他在随后的选秀大会上获得了四号签,最终他们选中了肯塔基大学的小前锋贾马尔-马什本。这样独行侠队一下就拥有了两名侧翼小前锋,在同一支球队有两个大量投篮的球员对于团队来说毫无用处,而且他们之间也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
从表面上看,一切似乎都进展的顺利,马什本和杰克逊在1993-94赛季场均都得到了19分以上,而且独行侠队的进攻效率也高于联盟水平,但他们每百回合得分排名仍然位居联盟末尾。这样的低效率很难不将马什本和杰克逊视为主要罪魁祸首,总体而言,他们的努力还是帮助达拉斯想必去年多赢了两场比赛,这可能也算是进步吧。虽然在1994年选来了基德,让独行侠球迷看到了光明的未来,但那一线希望(其中还包括一次营销活动)也在之后三人之间的花边新闻中烟消云散了。
三人最终因为一个女人搞得不欢而散,马什本、杰克逊和基德都在1997年之前被全部送出去了,独行侠队球迷不得不再等几年才能恢复球队的统治力。
6、哈里森-巴恩斯(大前锋,2016-2019)
还记得我在之前提到独行侠队引援的方式吗?最近他们多数选择二当家,已经改变了之前热衷于大牌球员的历史了,其实达拉斯在2016年就陷入了困境。
众所周知,那一年独行侠队的薪金飙升了2000万美元,他们大大可以利用灵活的资金去追逐联盟的顶级球星(例如:凯文-杜兰特)。
如果您正在阅读此文章,独行侠球迷们一定知道自己的球队对于大牌球员的吸引力有多大,达拉斯不但是一个篮球大市场,而且还没有国家所得税。
因此,他们将自己的最高薪水分配给了哈里森-巴恩斯,可是他却在对勒布朗-詹姆斯和克里夫兰骑士的NBA总决赛最后三场中表现的及其糟糕,最终勇士队也被骑士队历史性的1-3逆转。显然,当时的独行侠队对季后赛是没有多大兴趣,因此他们非常乐意让巴恩斯在此期间留下来担任球队老大的位置。
从个人意义上讲,巴恩斯并不令人失望,在球队的三个赛季中,他场均可以得到18.7分,真实命中率达到了54.0%,但是在此期间,独行侠队但赛季赢球从来没有超过33场比赛。
最终在2019年2月,达拉斯将巴恩斯交易至萨特拉门托国王队,当被交易时,巴恩斯还在球场时为独行侠攻城拔寨呢,但是这个秘密交易显然对巴恩斯不太公平。
5、蒙塔-埃利斯(得分后卫,2013-2015)
从中锋时代开始,篮球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篮球比赛发生了许多变化。
我们理解比赛的方式,以及将个人和团队之间的配合也正在进化,统计学的进步也极大的影响了我们对这项运动的理解。
尽管现代分析并不能像任何数据一样为任何球员或团队提供结论性的依据,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分析可以重塑我们对球员的能力的理解,也可以阐明他们被高估的程度。
在这里我们将目光瞄向了蒙塔-埃利斯,用大多数传统的方法,球迷们可能会认为埃利斯是一名犀利的得分手,要知道他职业生涯场均可以得到17.8分。但是如果你根据高级数据分析来看待埃利斯的表现,那你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效率低下的高得分手,他并没有使队友变得更好,防守方面的不力表现显然要是他面对犯规的困扰。
最终金州勇士队选择了斯蒂芬-库里而不是埃利斯,现在来看,这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离开勇士后,埃利斯在球场上只能当作一个得分手,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2013年他与独行侠队签下了一份短期合同。
埃利斯在达拉斯呆了两个赛季,在此期间为他职业生涯带来了些生机,原因很简单,他成功地适应了德克-诺维茨基的比赛方式,在2013-14赛季他场均可以得到19分,2014-15赛季场均得到18.9分,他的表现也帮助独行侠队从冠军后的低潮中得到了反弹。
来源:FANSIDED
原作者:Christopher Jeter
翻译作者:BB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