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分享老照片,说出你的故事#征文中奖名单公布!快来看看谁拿走最终的现金大奖
关注

感谢大家参与#分享老照片,说出你的故事#有奖征文,现公布本次活动中奖名单,包括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以及三等奖1名,请中奖用户通过私信方式联系“羽毛球频道”账号。


一等奖:蒜王之王®

春雨绵绵,寒意胜冬,辗转反侧,眠意不见浓,五更未拂晓,点青灯一盏,读黄卷一本,怎料一首周董的《反方向的钟》在床头间,余音缭绕,宛如副歌中那段不断重复的歌词写的那样 —“穿梭时间的画面的钟, 从反方向开始移动,回到当初爱你的时空。”, 刹时令我思绪万千,如击石火,又似闪电光,好一阵百感交集冲上脑门,时间瞬间被凝固,伴随着我的记忆,回到了20多年前…… 1999年,歌坛杀出一匹黑马,以其张狂不敛,我行我素,桀骜不驯,放荡不羁的吉他个性演绎风,如狂风暴雨般率先抢滩登陆,迅速霸占港台唱片市场,一跃成为了乐坛新宠。一张名为《谢谢你的爱1999》的专辑,转瞬间响彻大江南北,两岸三地,席卷内陆,红遍亚洲, 一番电闪雷鸣中,大有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响叮当之势,至此,谢霆锋正式出道。 歌坛尚且如此,更何况羽坛乎?赛场之外,乌云笼罩,压力窒息,2000年悉尼奥运,近在眼前,连场恶战,在所难免。羽坛大内高手,孰不垂涎奥运羽球男单之桂冠?故而各大高手,厉兵秣马,踌躇满志,虎视眈眈,摩拳擦掌,心无旁骛,磨刀霍霍,只为即将来临的悉尼—作殊死一搏,就此,战火纷飞,诸侯纷争的羽坛战国时代,正式宣告来临。羽坛江湖,潮起汹涌,骇浪来袭,势必又将掀起一阵腥风血雨。战而不乱非惨烈,乱中有战把敌灭,自古乱战出英雄,英雄何须问出处,温酒快斩华雄,白门活擒吕布,急火速攻新野,大意遂失荆州,皆是乱战之经典,而此时青黄不接的世界羽坛,急需注入的,正是这么一股子新鲜血液,美曰其名:颠覆者。 1999年的大英伯明翰,春意未盎,岛风凛冽,全英赛场,战火重燃,擂鼓阵阵,杀声四起。经几轮厮杀,终留两大羽坛高手,终站于全英男单决赛之紫禁之巅,只见两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面色冷峻,相视不语,目露杀气,刃待出鞘。一方未满十八,来自印尼,天赋异禀,不为世出,RU臭未干,却借得一股牛犊之气,不怕虎来不惧狼,一路直挑得各路老将皆跌下马来,俯首称臣,不得不惊叹一声:“陶菲克真乃奇才也。”另一方二十有三,北欧金童,意气风发,动如脱兔,却不显毛躁,不见城府,却处事不惊,年虽不长,却大有一股老成之气,还习得好一身假动作之本领,让各路前来挑战之豪杰苦头吃尽,大名报来,一声—皮特·盖德—是也。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的是, 两人手执兵刃皆为:YONEX 老标 CARBONEX 20 ,同一兵器,不同演绎,打起来可以说是,好看得很啊,一场利矛VS坚盾的决斗就此开锣。只见陶的长枪使得好生了得,放网必搓,逢高必杀,球头转而朝上,一旦过网,贴网而下,直逼对手只可匆忙起球,只见陶早料对方起球不会到位,早已候在原地,连后撤步都省了,高高跳起,一拍重杀,直钉地胶,好似一枪利矛直刺对手心脏。盖的坚盾,也称得上是舞得游刃有余,所谓守得滴水不漏,分毫不差,亦不过仅此而已。又借以凌波微步,时而跳起劈杀,精落边线,时而跳起滑板,轻点网前,出球过网即坠,声东而击西,打对手个措手不及,网前更有绝活—假搓真挑或假搓真推,来加以傍身,虚虚实实,虚晃一枪,大有先立足之稳而后发制人之势,待对手久攻不下,强弩之末之时,瞬间出手。盾里藏快刀,虽不及矛利,然,后劲十足,直捅要害,一刀毙命。 最终这场盾矛之战,还是以盾之稍显老辣而笑到了最后,此两人殊不知,经此一役,王者已于悄然间降临,十余年后,两人各携天王之名,扬名四海。

盖德球风绝非彪悍,但球路灵活多变,落点刁钻,网前手法细腻,假动作虚实莫辨,绝对是近二十年来世界羽坛不可多得的大内高手。 1999年,我是从电视机里,才初识得盖德,到2000年目睹他折戟悉尼,再到2001年见证他全英兵败戈比昌徳及同年塞维利亚世锦赛决赛不敌叶诚万,一切都历历在目。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盖德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在他自己最为黄金的时期,未能摘取世界冠军的头衔,的确,离得这么近,但却又距得那么远,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优胜劣汰到了极致。因为成绩上,SECOND-BEST WILL NEVER REPLACE THE BEST ONE,所以世人往往只会记住第一名是谁,就像很多人只会记住世界第一峰叫做珠穆朗玛峰。 话虽不错,但盖德飘逸的球风,却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说开了,1999-2001的这两年,正是因为盖德,才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羽毛球,也正是因为羽毛球这项运动那不可阻挡的魅力,才让当时还一头扎在绿茵场苦练黄金右脚,发挥大力金刚腿的我,来下定决心和我的正脚背大力抽射挥泪告别,由此开启了我之后一股脑扎身业余羽球生涯的人生轨迹。至于说到打羽毛球,要说我是怎么从零开始的,与其说是无师自通,不如说是打野球出生,凭着一个20岁热血青年那一股子的热乎劲,当时的我正是借助录像机,来模仿盖德一系列动作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 我师承的正是盖德,同时,我也是打心底里,把盖德当作是我羽球萌芽的奠基人。所以早在2002年看电视转播全英赛时,我就暗下决心: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去和我羽球生涯的根基—盖德先生当面见一下,向他亲口道一声感谢。 12年后,终于,我单枪匹马地去到了丹麦哥本哈根,而我的这一趟,只为寻访盖德。 2014年9月1日,我只身探访位于丹麦的根措夫特羽毛球俱乐部①,至于具体细节,附图详解,不再赘言,此处不表。 我只为把一份来自中国的礼物—一枚中国风印章,能亲手交到盖德先生的手里,以了却我十多年来的心愿,最后心愿终于成功达成。 至此,我的哥本哈根—《羽球寻根之旅》,完美收官。 書於 2020年04月05日 BY— 蒜王之王® 注解:①根措夫特羽毛球俱乐部:世界上唯一一名夺得过奥运会羽毛球金牌的非亚洲选手拉尔森(即现任世界羽联主席波尔·埃里克·霍耶·拉尔森—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羽毛球男单金牌获得者 ) 以及前世界第一的皮特·盖德都是从这家俱乐部里走出来的。


二等奖:飞的更高(薄仲年)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第一张照片是《羽毛球俱乐部》杂志2000年第4期刊登的我给中国羽毛球队写的歌。当年,我觉得屠洪刚老师唱的《霸王别姬》这首歌很霸气,就用了这首歌的曲,重新填词,为国家队写了首歌,发表在杂志,杂志上还刊登了我和张尉的合影。现在回想起来,我最早从电视上看羽毛球比赛是1998年5月的汤尤杯赛,那洁白的小球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我便深深地喜欢上了羽毛球这项运动,从1998年到2020年,我追逐羽毛球已经23年了。 当年互联网刚刚出现,没有专业的羽毛球杂志,电视台也只直播世界级的羽毛球大赛,为了及时获得羽毛球比赛消息我每天观看各电视台的体育新闻,订阅《中国体育报》、《体坛周报》,将各种报纸上、杂志上有关羽毛球的新闻和图片都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并在本上记录羽毛球比赛和新闻,以及我对的比赛分析,从1998年到2003年,我一共制作了五本羽毛球剪贴本,现在看到泛黄的本子,满满的都是回忆。2000年摩托罗拉天王挑战赛来到了我们太原,我第一次到现场看羽毛球比赛,终于见到了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羽毛球明星,与他们零距离接触,我激动的与张军、张尉、张洁雯、黄穗等国家队队员合影,签名。 2 1世纪初,互联网逐渐发达起来,我开始从国内外网站下载羽毛球比赛图片,按年份和赛事分类存放,下载比赛视频,然后刻录成光盘。多年来,我常常遨游在世界各国的网站,寻找羽毛球明星传记、邮票、书籍、纪念章等周边物品,我现在收藏的羽毛球明星传记、球星卡、邮票的数量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我现在收藏了羽毛球明星传记、书籍、邮票、球星卡、纪念章、纪念币、钥匙链、冰箱贴、奖牌、手办等大量藏品。我还收藏了中国出版过的五种羽毛球类杂志的创刊号,中国第一种单独介绍羽毛球的杂志《羽毛球俱乐部》刊登的第一封读者来信,就是我写的。这些年,我在羽毛球类杂志发表文章十多篇。2018年,我拍摄的林丹汤尤杯应援加油视频,被林丹选中,获得了林丹使用的球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9年3 月,世界羽联官方赞助商道达尔在其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了“道达尔羽毛球奇幻之旅”活动,要求拍摄2分钟内的视频,讲述自己与羽毛球之间的故事。中国获奖者只有一名,获奖者将受邀免费到南宁观看苏杯!我积极构思, “大家好,我是来自太原的球迷,我从1998年汤尤杯开始喜欢上了羽毛球。21年来,我除了打球,还收藏与羽毛球相关的各种纪念品、书籍等……”为了在2分钟内展现自己的球技和丰富的收藏,拍摄了自己打球的视频,还将多年来收藏的羽毛球手办、钥匙扣、邮票、明星自传、杂志、球衣和球拍等纪念品摆在单位会议室桌子上分类展示。从网上找合适的背景音乐、请朋友帮忙编辑视频、配字幕,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2019年4月中旬,结果公布了,我的视频从150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唯一获奖选手与印尼的一位获奖选手免费前往南宁观看苏迪曼杯。 在苏杯现场我还接受了世界羽联采访,世界羽联主席拉尔森先生还接见了我,与我合影签名。苏杯比赛前后我还接受了南宁媒体、《太原晚报》和《生活晨报》的采访。在南宁现场我和全国各地的球迷,每天为国羽加油呐喊,见证了中国队重夺苏杯。 这么多年,羽毛球这项运动不仅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还结交了朋友,与羽毛球在一起的日子我是快乐的,我与羽毛球的故事还将继续......。


三等奖:李默勤

关于羽毛球,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张老照片,来自于鲍春来的微博。那是在2000年,京都亚青赛上,18岁的李宗伟与17岁的林丹,第一次站在一起,完成了一张合照。那时的他们都很年少,怀揣着对未来的向往。 但是并不像照片中那样的岁月静好,身为两国最高水平的运动员,李宗伟与林丹注定要在赛场上厮杀。可能他们自己也不会想到,未来的十八年间,他们将多次在赛场上相遇,上演一场又一场巅峰对决,重新定义这几十年来羽毛球男单的最高水平,并拥有属于他们的专属名词——林李大战。在这张照片之后,两个人日渐成熟,并开启了对世界羽坛长达十几年的统治。 在两人合照之后的2006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决赛,之前李宗伟已经两连败于林丹。此次本土作战,他对于这个冠军的渴望异常强烈。他希望在家乡父老面前战胜林丹,成为国家的荣耀。 前两局两人战成了一比一平,决胜局中,林丹占据上风,以20:13拿到七个冠军点。就在大家都以为林丹又会以一场胜利结束本场比赛时,李宗伟默默发起了反击。最终将比分追到20平,中间还救起了林丹的一个擦网球。之后,李宗伟以23:21逆转拿下了林丹,再次夺得马来西亚公开赛的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林丹和李宗伟再次交手。可惜这一天注定不属于李宗伟。一场最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赛,竟然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林丹将油门一踩到底,用超高的速度赢得了比赛。而李宗伟两局的得分加起来只有20分,甚至不足以赢下一局的胜利。纵观整场比赛,林丹没有给李宗伟一丁点儿机会。 失败后的李宗伟,眼神里并没有遗憾和懊恼,更多的是一种绝望。这场比赛,并不是他打好一两个球就可以改变结果的。事后人们想起这场比赛,总会评价说:那一天,上帝穿着林丹的球衣在比赛。历史会记住这一天,2008年8月17日,在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内,在全场观众山呼海啸的加油声中,林丹2-0击败了李宗伟,第一次夺得奥运金牌。这是林丹封神之路的开始,也是李宗伟悲情之路的开始。 时间来到了2011年,伦敦,温布利体育馆。如果说在羽毛球浩瀚如烟海的比赛中只能保留一场比赛的话,那我想一定是这场比赛了。两个绝世高手,在最好的年纪,在最巅峰的状态,在最高等级的舞台,上演了一场世纪大战。无论你是打球多年的高手,还是刚接触羽毛球的小菜鸟,一定听说过这场比赛。我很羡慕现场的球迷,他们见证了羽毛球的最高水平对决。 这场比赛跌宕起伏,林丹的失误让李宗伟两次拿到了冠军点。但是他的擦网球又将比分追平。而李宗伟之后的底线过度,差之毫厘未能过网,也许这些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竞技体育的残酷性使得胜利者只有一位,原本,那个振臂高呼的身影可以是李宗伟。但那一天,李宗伟却输给了自己。林丹第四次获得世锦赛冠军,留给了李宗伟巨大的遗憾。 2012年伦敦奥运会决赛,依然是林丹和李宗伟走到了最后。这一次,两人依然缠斗到决胜局的最后两分。可惜的是,林丹逆天的身体素质与大心脏,就像一度密不透风的墙,始终横亘在李宗伟与金牌之间。这一次,李宗伟再次梦碎奥运赛场。 获胜后,林丹的庆祝有多放肆,李宗伟的痛苦就有多深刻。在伦敦温布利体育馆,李宗伟像一个被悲伤吞噬的孩子。只有眼泪,也唯有眼泪,还可以陪着他,舔舐伤口。那种疼,那种痛,一生都难以忘记。 当2016年奥运会来临,林丹和李宗伟像是约定好的老朋友,并没有让球迷们失望。当半决赛来临之际,林李二人如约出现在了赛场之上。 对于很多球迷来说,半决赛的林李大战,就是他们眼中的最终对决。胜负在这一刻显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依然能够看到林丹和李宗伟站在赛场之上,他们隔网而立,他们握手致意,他们攻防有度,他们从不放弃。看到他们还奋战在赛场之上,仿佛就看到了少年的自己,仿佛这些年时间从未流逝,一切都还是当初的模样。 但是对于李宗伟来说,胜负又显得那么重要。36岁,依然排名世界第一,背后所付出的努力难以想象。 当林丹救回了李宗伟的必胜之球,将比分追到20平时,我以为逆转的剧情又将上演。但是这一次,上天站在了李宗伟这一边。在赛点上,林丹自信的去抓李宗伟的正手过度直线,结果判断失误,李宗伟拿下最后一分,获得最终的胜利。 你可曾见过这样疯狂庆祝的李宗伟?这是他第一次在大赛中战胜林丹,他终于战胜了他最想战胜的人,唯一的遗憾,就是这并非是最终的决赛。 赛后,林李二人拥抱致意并交换了球衣。从08年的北京,到16年的里约,时间在变,地点在变,但是林李大战,始终不变。这一刻,有多少球迷泪湿了眼眶。这一生,有幸见证林李大战,是最幸福的事。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在奥运的赛场上相遇,多希望时间可以停住在那一刻,两位传奇同谢幕,林李大战成绝唱。自此以后,江湖上只有你们的传说,没有输赢之分。如果拥抱可以让时光停留更久,那就让我们深情相拥,感受这最后一刻的温暖。 林李带给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这一切的开始都是那张泛黄的照片。如果时光倒流回当初,我一定更加珍惜他们在赛场上的时光。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