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伟大球员都具备7大思维 缺一不可
关注

伟大球员都具备7大思维 缺一不可1、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能够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的规律性。前世界冠军徐寅生在他的运动员生涯中被人称作“智多星”,六十年代他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如何打好乒乓球》,毛主席看了后曾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全文充满辩证唯物论。”号召全党、全国学习。徐寅生的文章中曾经提到,当年他和一个日本的世界冠军比赛时比分已经领先,然而对手依然表现出镇定自若的样子,但是他却看透了对手只是故作镇静的假象,判断出对手已经“无计可施”的实质。他自然不为这些表面现象所动,始终保持着充分的信心,很快的就赢下了比赛。这一案例充分表现出徐寅生作为一个尖子运动员具备深刻性思维品质的特征。

刘国梁是获得了“大满贯”的顶级尖子运动员,他也被队友称之为中国乒乓球队现在的“智多星”。他掌握了一手非常好的发球技术,当别人问他怎样才能练好发球时,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好发球主要不是靠练出来的,而是靠琢磨、想出来的。由此可见刘国梁俱备非常深入的思考能力,善于抓住发球技术的本质和规律,他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特征是十分突出的。

伟大球员都具备7大思维 缺一不可2、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的灵活程度,通常我们会说一个运动员“脑子好!打球善于变化”就是这个意思。有的人认为“动脑子”这个要求似乎太抽象,其实不然,作为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一时不易逾越的障碍时,有的人只会执拗地向一个方向去思考和努力, 甚至明明行不通,思想却不会转弯,俗称“钻牛角尖”或“一根筋”,但是优秀的运动员会向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和努力,例如:当加转球无效时,就变不转;当控制短球无效时,就逼长球;当加力进攻无效时,就变轻打,这些变化表现出他们思维灵活性的特征。

前世界冠军许绍发是一个顶尖的运动员,一次他和我们谈起打球体会时说:“当年我比起一般运动员比赛打得好些,主要原因是我会变化,如果我连续两板还攻不死对手,就会立即改变进攻线路”。

闫桂丽也有她思维灵活性的特征,有一次她的正手攻球技术出现了问题,训练进行的十分不顺利。这时她没有继续练下去,而是暂时放下正手改练反手。在她看来既然暂时解决不了问题,不如及时地变换一下思路,先去解决其它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事实上过后经过深入思考和教练的指导,她的正手攻球技术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伟大球员都具备7大思维 缺一不可3、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就是要在训练、比赛中积极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仔细观察“尖子”打球,就会发现他们都具有明显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在这些特点和表现的背后,展现出来的正是创造性思维给予他们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对手的源源动力。

瓦尔德内尔被誉为乒坛的“游击队长”、“常青树,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大满贯的欧洲运动员。他的创造性思维特征非常突出,与他多次交手的中国前世界冠军王涛对此评价说:你永远无法全部知道他会怎么打,因为他经常会在比赛中发明技术。事实上老瓦在打球时的创造的确很多,其中他当年创新的横拍正手顺、逆旋转与不转发球技术,一举打破了中国运动员长期在世界乒坛上占据的发球抢攻前三板优势,时至今日这项技术几乎成为了全世界横拍运动员的主流发球技术。

魏丽婕是七十年代的尖子运动员,她曾获得过世乒赛女子双打亚军、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女子团体冠军、单打亚军,她的创造性思维特征也十分明显。记得她在全运会单打半决赛上遇到了广东选手的挑战,比赛进入了关键的第四局,虽然此时她大比分以2:1暂时领先,但是对手却在关键时刻连续得分,并将比分反超为19:18,显然对手已经找到了破解她的方法。如果魏丽婕继续用反手搓球回接对方搓到球台底线长落点球的话,必然被对手有准备的快速突击杀死。因为魏丽婕反手使用的“防弧”胶皮弹性很差,不仅搓球不转,而且进攻对手搓回来落点较长的球时很难制控制弧线。况且以削球见长的她,进攻技术本来就是一个弱项,更不要说用“防弧”胶皮的反手进攻技术之前几乎没怎么练过。对方此时真正抓住了她的这一弱点,在场外观看的我们都把心提了起来。场上的魏丽婕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唯有大胆改变才能摆脱这一被动局面。比赛继续进行,当对手再次使用这一战术搓长球到她的反手时,魏丽婕果断用反手的“防弧”胶皮发起从未见过的主动进攻,说她“前所未见”,是因为她的这种进攻几乎是用球拍将来球连推带卷地打了过去,这是从未见到的进攻方法。对手三次连续搓她的反手,居然给都给她“推卷”攻球命中。由于对这种没有旋转且弧线下沉的怪异进攻很不适应,对手接连回球失误。魏丽婕用她创造的“推卷”进攻在关键时刻实现了逆转,最终以21:19淘汰了对手,顺利地进入了全运会的女子单打决赛,这一战例充分表现出魏丽婕创造性思维的品质特征。

伟大球员都具备7大思维 缺一不可4、思维的独立性

有主见,决不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认识,轻易不会动摇,绝不随波逐流是思维独立性的特征。邓亚萍是一个所谓独立性非常强的人,记得在新余全国比赛的决赛上,与她争夺女子单打冠军的是北京队的王晨。那天的形势对邓亚萍十分不利,一来观众更希望看到冠军太多的邓亚萍被王晨挑战成功,因此在大多数时间都在给邓亚萍的对手鼓掌加油。二来王晨那天的运气真是不错,每局球总有几次擦网得分,但是几度落后的邓亚萍不为所动,一直将比赛坚持拖到决胜局的赛点,这时邓亚萍终于得到一个运气球——擦网得分,最后以3:2险胜对手,再次成功卫冕夺冠。下来时有人祝贺邓亚萍,说她关键时刻运气真好。面对这种“运气”之说,邓亚萍不屑地回应说:“她擦网都擦了一宿了,最后到早晨也该轮到我擦一次了!”虽然这是她对这场比赛压抑情绪的宣泄,但是纵观她在赛中对多次意外球干扰表现出的克制,对赛场气氛巨大压力的不屈抗争,以及将比赛进行到底的顽强坚持,从这最终实现的逆转结果中,人们在理解她的“宣泄”的同时,也深深被邓亚萍鲜明的思维独立性特征所感染。

5、思维的校正性

思维的校正性品质来自对比赛和训练中思维活动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有了这种对思维本身的自我认识,运动员不仅能够认识对手,而且也能认识自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这也是优秀的思维品质特征之一。

在重庆举行的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的男子单打决赛上,小李与对手已经打到第三局,由于能够紧紧抓住对手中路球的弱点,前面两局小李以2:0领先。第三局开始也是一路顺利直打到了8:4领先,眼看冠军就要到手,这时小李的思想产生了变化——希望尽快结束比赛。心态影响了战术的坚持,几个落点不到位的球打过去,竟连输四分,比分竟被对手追平为8:8。面对变化的局面,小李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及时做了自我调整,立即转变回既定的战术。回到正确思维轨道的小李重新夺回了比赛的主动权,最后连连得手,竟也连得三分,以直落三局的成绩夺得了冠军。这就是思维的校正能力,小李的这种能力帮助他及时纠正了战术偏向,克制了自己起伏变化的心态,实现了比赛的转危为安。

6、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反映了运动员思维活动的速度和智力的敏锐程度。对训练、比赛中发生、发现的问题积极思考、正确判断、迅速应变是优秀思维品质的另一个特征。

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小李在女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上遇到到的对手是一位和她打法接近的近台快攻运动员。开始小李采用了以我为主的战术打法与对手展开了对攻,比分交替上升,竞争十分激烈,但是一直未能取得压倒对手的优势。比赛打到第四局,小李1:2暂时落后,显然继续这样打下去十分不利,必须作出改变。教练及时叫了暂停,要求她立即改变战术,将快攻战术变为搓攻战术。小李变得十分坚决,用搓球牢牢控制住对方的反手,耐心等待机会突然起板进攻。面对这种突然的变化,对手极不适应,被小李连扳两局淘汰出局。从整场的比赛分析,小李充分展现了她思维的敏捷性。说变就变!小李不仅变得正确,而且变得及时、变得迅速、变得坚决。反观对手思维的反应速度却显得缓慢、显得迟钝。小李利用了自己敏捷的变化能力不仅获得了这届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的女子单打第三名,而且获得了一级运动员的等级称号。

7、思维的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思维活动在运动员处理训练、比赛中各类不同信息的能力和有序程度。经常可以看到尖子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展现出他们思维系统性的特点。

例如,前世界冠军孔令辉在每次重要的比赛前都会将这次比赛将要使用的海绵胶皮挑选一遍,依据其不同的微小差距,分别编号存放,以便安排在 预赛和决赛不同阶段使用。这种缜密的思维系统性也是造就孔令辉成为中国第一个乒乓球大满贯尖子运动员的因素之一。

在广州举行的那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期间,小杨是北京中学生乒乓球男队的一名运动员。他在整个参赛过程中对自己每场比赛的准备工作都能管理得井井有条,他把准备不同场次需要穿的运动服都整齐叠好,并按顺序摆放在柜子里,甚至包括什么时候该吃的方便面也都有序放好。比赛结束时小杨获得了男子单打亚军,是北京中学生乒乓球队成绩最好的运动员,应该说长期养成的有序思维习惯帮助他获得了成功。

优秀的思维品质是乒乓球尖子运动员共有的特征。对于乒乓球这项兼有体能、技能、智能等特点的运动来说,具备优秀的思维品质甚至是所有尖子运动员最重要的特征。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