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认识汉字不?印度申遗象棋6次被拒
关注

近日,印度向联合国申遗中国象棋的事情在网上引起热议,虽然联合国明确拒绝了这一申请,并回应:“不认识汉字?”但令人诧异的是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申请象棋的非遗,而是有六次。

那么印度的底气在哪?凭什么想把中国象棋变成自己的非遗呢?

印度申遗中国象棋给出了两个理由:

①波斯象棋起源于印度,中国丝绸之路将其带回,然后发展成了中国象棋;

②中国古代没有大象,而象棋原始名称叫做“象戏”,没有大象,中国象棋就是无根之萍,站不住脚,所以它就是“舶来品”,只不过在中国发扬光大了而已。

众所周知,中国象棋发源于中国已经是国际上的共识,“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说,用玉石做成的相当于骰子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并进,相互进攻,逼迫对方于死路;最后是赢者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据媒体报道,印度此前在北部城市根瑙杰挖掘出了古印度象棋“恰图兰卡”的古迹,印度人发现“恰图兰卡”的棋子和走法与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都有相似之处,因此他们就认为世界上的象棋都起源于印度。

原本印度如果只是将“恰图兰卡”进行申遗相比成功概率会大很多,但为什么还要孜孜不倦地申请中国象棋的非遗呢?有人认为或许是“恰图兰卡”已经基本绝迹了,申请这样一个几乎消失的“恰图兰卡”成为“非遗”意义不大。而中国象棋不同,不仅在中国有众多的象棋人口,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也如火如荼,尤其在欧洲,都有专门的中国象棋协会。申请成功会获得巨大的影响力。即便申请失败,在他们也已经是在向世界不停地传播自己的相关文化。

那么,中国为什么没有把中国象棋率先申遗呢?

据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9月,我国已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即便如此,中国很多东西来不及申请,被别的国家抢占的情况也会发生。

而且,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规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因此在有着浩瀚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申遗。

来源:钱江晚报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