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带着心脏支架 湘潭老人想拿回马拉松大满贯
关注

湘潭在线7月23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邬雅琳)7月下旬,跑完贵阳国际马拉松赛一个月后,65岁的张卫国回到湘潭休整。退休以后,张卫国待在湘潭的时间并不多,每次回来会老友时,一定会聊起他参加世界各地马拉松比赛的趣闻。 张卫国身材单瘦、个头不高,看身形只有40多岁,除了样貌比同龄人年轻,更难想象他带着心脏里植入的4个支架,跑了8次全程马拉松。现在,他对完成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很有信心。

  60岁首次尝试“半马”

  2014年5月,张卫国从湘潭市财政局退休。7月,他来到深圳的女儿家常住。

  张卫国一直很喜欢运动,尤其是跑步和打球,到深圳以后结识了一群新“跑友”。这年11月,深圳举办了一场马拉松比赛,在家人和“跑友”的鼓励下,他第一次报名参加马拉松的“半马”项目。“以前跑步,一般一次跑一个小时,最多跑10公里。半程马拉松21公里多,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张卫国跑了10公里后,感觉很吃力,但他坚持下来了,首次“半马”成绩是2小时40多分钟。

  “跑完以后一个星期了,还不想动弹,觉得两条腿好像不是自己的。”尝试马拉松,对张卫国来说,是对体能和技巧的检验,也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此后,他继续跑步锻炼,几乎没间断过。

  特殊的“全马”之路

  2015年11月,张卫国又报名参加了深圳马拉松比赛的“半马”,成绩不俗,可身体发出“警报”。

  “跑的时候,感觉胸痛。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运动性心脏病。”医生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分析发病源自遗传因素,建议他做介入治疗。2016年底,张卫国的心脏里安装了4个支架。

  术后休整了半年,张卫国自我感觉良好,他的主治医生也表态,可以“慢跑”,但要“适度”。

  2017年,张卫国创下了他跑马拉松的很多“第一次”。

  5月,第一次开始他的“慢跑适度”训练。“我没有专业的教练、指导,但是一定会听医生的话,按时服药,定期检查,绝不逞强。”他严密监控自己的身体情况,有任何变化或疑问,都会及时请教医生。

  6月,第一次出境参赛,参加了日本北海道千叶马拉松。跑的过程中,他没再出现胸痛,完成“半马”项目后,也没有不适症状。

  了解他情况的“跑友”,给他竖起大拇指。他说自己60多岁了,心脏还搭了4个支架,跑“全马”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了。“跑友”还建议张卫国参加要求比较宽松的波尔多、火奴鲁鲁马拉松比赛,当作“练手”。

  按照国际惯例,马拉松比赛基本上都设置了“关门时间”,即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合乎要求的配速完成比赛,才能获得参赛成绩证书和奖牌。法国波尔多马拉松被称为“一边跑一边玩”的“马拉松party”,赛程沿途风景秀丽,补给站有各种美酒美食,选手们“造型”千奇百怪,设置的“关门时间”是6个半小时。2017年9月,张卫国抱着尝试和享受美景美食的心态首次尝试跑“全马”。他“逢站必进”,每到一个补给站都停下来大饱口福、拍照留念,刚完成半程就“关门”了。第一次下决心跑“全马”便遭遇“关门”,但张卫国笑说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他跑跑走走,充分享受了7小时的美好时光。

  从波尔多回来以后,他总结分析原因,调整了训练方案,一个月以后有了明显进步。

  2017年12月初,张卫国参加了火奴鲁鲁马拉松赛,这也是国际上唯一不设“关门时间”的马拉松赛事。这一次,他用时5小时12分57秒,第一次获得了参赛证书和奖牌。

  朝着终极梦想出发

  实现了跑“全马”梦想后,张卫国开始参加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包含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纽约、东京6个年度城市马拉松赛,跑完大满贯6大赛事,是每一个马拉松运动爱好者心中的追求,对张卫国来说也是如此。

2018年11月,张卫国完成了纽约马拉松。2019年,他先后参加了东京、伦敦的比赛,最好成绩是在东京,4小时40分55秒。

  在大满贯赛事之外,2018年3月,张卫国还参加了韩国首尔马拉松比赛;7月参加了美国海军陆战队马拉松,这是全世界唯一由军方主办的马拉松赛事。今年6月,他又参加了中国贵阳马拉松比赛,随后回到湘潭休整会友。

  很多老朋友好奇他能坚持多久。张卫国说,他很享受“跑”的过程,也希望借此丰富自己的生活和阅历,并没有给自己定下日程。对他来说,跑步尤其是跑马拉松,会让人“上瘾”,奔跑中烦恼也随风飘走了。每当自己设定的一个“小目标”实现,那种成功的愉悦无以言表。

  7月底,张卫国将回深圳开始新的训练,为两三个月后的柏林、芝加哥马拉松比赛做准备。他说,不管到了什么年纪,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朝着大满贯的终极目标前进,不放弃,就有成功的希望。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