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斯帝卡玫瑰5底板如何配胶?
关注

对器材搭配的困惑很大概率来源于两个原因,第一是妄图寻找捷径的贪欲,第二是对于器材的无知和盲从。

#剩下的事,都交给时间就好。

人类妄图寻找捷径的贪欲,不止是在乒乓球上,在任何事情上都能体现的淋漓尽致,不断的去强调乒乓球是个熟能生巧的技术活这句话非常令人疲惫,但听不进去的人还是占了大多数。很多人希望借用他人的经验,能够快速的一步到位获得适合自个儿的器材搭配,这其实和用百度看病差不多是一个效果。

很让人很疑惑的是,连开新车都知道有个磨合期,怎么到了球拍这里,就不行了呢?器材搭配的作用充其量也只是让你和手里球拍的磨合期变短一点点,以你目前的水平为基础,第一下上手感觉不那么难用,就基本可以了。剩下的事,都交给时间就好了。

流行的搭配原则里,硬板配软胶、软板配硬胶很常见,不是说不对,但斯帝卡CL正手多尼克F3、内置软纤维配颗粒,这种看似怪异不符合标准的配置在体校、专业队并不少见。如果说错误的配置直接影响水平,那这样配置的人,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吊打业余一大片的结果,熟练度要比所谓器材搭配的合理度,更直接影响水平高低。

#妄图更换配置提升技术或者直接涨分,这种所谓器材问题,99%都是使用者自身的技术问题。

更换了器材之后当天就涨两分球,赢了之前总也赢不了的死对头,这样的励志案例不少。但是对于业余选手来说,赢球的理由简直不要太多,下班前老板突然补发了拖欠半年的奖金可以算一条,但是因为换了配置这个理由绝对只占赢球最小的概率。每个给别人推荐器材搭配的专家,基本都要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来搞。在仅凭一根网线无法交手的情况下,显然无法熟知对方的乒乓球技术到底是几斤几两,所以最终在论坛上的大量推荐,也大概是只在想象中适合推荐者本人的云处方,只不过受治者的名字,套上了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名字。

#所以换了冠军配置后,自信心的提升,可能要比器材本身性能改变起到的作用要大一些。

上到专业队成员下到公园健身路径选手,盲从这个现象并不鲜见。张继科大满贯之后,Viscaria开始出现在越来越多想成为下一个张继科的人手里,但是这板子30年前就在店里卖了,全世界这么多专家也没人分析出来Viscaria有大满贯武器的潜质。

近十年的时间里,差不多市面上流通的底板套胶种类一直保持在千款左右,不知道国际乒联负责注册器材的工作人员有没有机会全摸过,估计业余爱好者能达到的是不多,再加上这些器材里面,同质、仿制的有不少,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没大到球友之间技术水平的差距。更有不少套胶是一锅烩的东西,赤橙黄绿青蓝紫,他们之间的差距就更小了,至少不像宣传上说的,像是一根藤上的葫芦娃那样,各个天赋异禀。

说白了怎么搭配,就是个习惯的问题,习惯了而已。人最大的痛苦就来源于选择,因为一旦选择,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不知道这句话用在这里,算不算是应景。在这篇文章之后,器材搭配应该还会是一个乒乓球圈里的常见话题。不过还是希望在决定折腾自己的配置之前,给自己的球拍多一点耐心,对自己的技术,也多点信心。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