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专访国羽主席张军:困难中直面挑战
关注

文、闫佳

步入2019年,国家队教练组双核之一、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军导”的张军,又多了一个全新的更为重要的称谓:“张主席”。

“军导”依旧是,“主席”又加身,说是华丽的转身似乎不太准确,这分明是一次任重道远的“加持”——从此,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又一个胖子”,不止在赛场上为队员们指点江山了,而要引领中国羽毛球事业向前进,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发展。

从中国羽毛球历史上第一个混双奥运冠军到国家队双打主教练,从中国羽协副主席到当选新一届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张军在自己职业生涯的道路上一直向前迈进。对他而言,三十余年的羽毛球人生让自己从稚嫩走向成熟。曾经和搭档首夺2000年奥运冠军,实现了国羽混双零的突破,喜出望外的张军甚至忘了和对手握手。十九年之后,他也由运动员变为教练员,再到现如今的中国羽协主席,三种身份的递变锻造出他出众的业务能力、人格魅力,以及聚合起团队的凝聚力。

1月28日当选当天,“军导”作为新的领航人,已经努力地在进入新的角色了。他坦言,深感责任重大,自己要勇于负重攀山,肩负起时代赋予专业羽毛球人的使命。

上任后的第四天上午,张军在队内看完两对年轻女双组合的对抗赛,如约接受了采访。“和从前没什么区别,队员们还是叫我‘军导’,也有人问我是叫主席还是军导?除非是羽协活动,不然还是军导听着亲切!”说起这几日的变化,张军感觉“总好像有很多事情要去做”。

也许是运动员天生的雷厉风行,张军上任后脑海中首先想做到的三件事:全力备战东京奥运会、加快羽毛球市场化职业化国际化、打通羽毛球专业与业余之间的壁垒。“很多事情都想着尽快做起来,但是有些要经过反复推敲、逐一进行,所以还需要再等一等。”这位国羽“黄金时代”的奥运双冠选手,这个担任国羽核心之一的双打主教练,再度站上时代的浪尖。作为矢志前行的领航人,他将带着中国羽毛球进入志之所趋的新时代。

_HUS1027_副本_副本.jpg


困难中直面挑战

有些时候,年轻人交学费是为了更好的向上冲击。作为过来人,张军明白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之路少不了挫折的浇灌与积累。“这两年,我们以新人为主的队伍逐渐成熟起来。对于年轻运动员,我们给了他们犯错的机会,很多比赛按理说应该能拿下来却输掉了,我们教练在赛后没有特别严厉地批评他们。”

比如南京世锦赛石宇奇在决赛中负于桃田贤斗,教练组对他就是以鼓励为主。但如何能够让队员在交了学费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运动员和教练要一起走好的过程。“石宇奇在去年底的广州总决赛中击败桃田,就充分说明了他通过输球总结了问题,改正了问题。这个从毫无头绪得分而输球,到找到合适的进攻方法去赢球,对于其他运动员来说也是一个激励。”

“包括两年前,我们的混双排名在世界第一、二位置。然而,2017年苏迪曼杯上,混双的输球却是几个项目中最多的,而且细算起来输得都是关键球。小组赛对中国香港输了一场,半决赛和日本又输了一场,决赛在大比分2比2的关键场时又输了。”对于两年前上任伊始的第一次国际团体大赛,张军记忆犹新。

针对苏杯出现的问题,国羽成立了混双组,并且要求主力组合不兼其他双打项目。经过不断磨合,重组后的郑思维/黄雅琼脱颖而出,从去年世锦赛、亚运会、公开赛的一路夺冠,确立了国羽混双在世界羽坛绝对的领先地位。

当然,在接踵而来的大小赛事中,张军认为,不仅需要总结运动员的得失,也需要在教练的层面总结得失。“因为只有团队的共同进步,才能换来战斗力的全面提升。”但是,通过苏杯那样的国际大赛锻炼年轻队伍是很有必要的一课,对这一点张军深信不疑。

面对今年在南宁举办的苏迪曼杯,张军表示这一次形势依然严峻,目前世界很多强队依然具有很大的威胁。但他认为队伍通过这两年的成长,队员日渐成熟的技术与心态将能够打出自己的东西。“这一次我们将做足困难的准备,力求在场上发挥得顺一些。”

对比曾经巅峰时代的落差,张军表示东京奥运会的压力必然会有。但是,他说:“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们豪揽五金,然而回望夺冠之路也并不轻松,几个项目的半决赛其实都出现过危机。尽管现在国羽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但我们全队还是会以无所畏惧的勇气与胆量,以及扎实细致的准备直面挑战,来迎接奥运积分赛和东京奥运会。”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