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如果说,斯诺克是一把锋利的刻刀,它会雕琢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斯诺克讲究运用整密的思维,高效的行动力,以控制局面、制衡对手、赢下比赛为目的,若想做到除了勤习苦练还需要脾气秉性的契合。赛场形势千变万化,球员的情绪也会跟着跌宕起伏,偶尔便有些所谓出格的行为。可终归不能一道戒尺量到底,失了人情,丢了人心。
当今斯诺克界不乏性格迥异的球员,而每个人对于从事这项运动的态度略有不同,可以从性情区分阵营。希金斯、塞尔比、墨菲作为“定海神针”型的代表,宾汉姆,马奎尔、艾伦则为“火药桶”型的代表,但无论怎样他们都收获了相当好的成绩,处在世界顶尖行列。由此便引申出一些问题,球员因性格和临场情绪导致举止不当,应该如何看待呢?
近段时间,艾伦比赛中提前认输遭到罚款,宾汉姆失误后怒拍球台得到警告,这种情绪发泄造成的结果激起了不少争论。艾伦属于消极心态,球员章程里明文规定是不允许的,被开罚单也无可厚非。再看宾汉姆,拍球台既不触犯规则又不违背章程,凭裁判主观意识作判处或许难以服众。其实,在斯诺克赛场上球员拍球台的动作很常见,但予以惩戒的作者印象中还是头一次。
这会否意味着斯诺克的氛围越来越严肃?对职业球员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有人提出担忧,斯诺克如果太过沉闷将容易流失年轻群体,影响长远的发展。论展现个性与激情,当下正在进行的单局限时赛肯定是很好的平台,可每年也就那么一次。更何况,个性不等于粗暴,激情不等于宣泄。话说回来,给宾汉姆警告的那位裁判罗伯·斯宾塞(资历尚浅)确实有矫枉过正之嫌。
我们都很熟悉的英国球员“小钢炮”马克·艾伦,坦言情绪躁动会带来非常大的困扰,需要控制和斗争。在今年世界大奖赛提早认输领了罚单后,他一度考虑放弃背靠背的威尔士公开赛,最终虽状态欠佳却依旧选择继续征战。球员自身若有足够深刻的认识愿意积极调整,裁判、章程、大众编织的无形的网也应松紧适度,毕竟该行使的是公正不是压迫。
当斯诺克遇上坏脾气,包容和惩戒,放纵与克制,双方都在寻求完美的平衡。自古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犹如璞玉难免棱角分明,那种与生俱来的喜怒哀乐无法磨平,但能被雕塑得精美绝伦绽放华丽光彩。斯诺克就像一把刻刀,球员蜕变的同时会承受疼痛,等表面的浮躁渐渐剥离剔除,留下的只有透彻细腻的内涵。
本文作者:足尖写作人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