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蔡赟:个性“印超”
关注

印度羽毛球联赛这些年逐渐被中国的球迷熟知,从参赛运动员的阵容来看,这个联赛完全称得上是“印超”,就连因伤放弃了世界羽联巡回赛总决赛的安赛龙、马琳等都在印度联赛上亮相,可见这项赛事对运动员的吸引力和在运动员心中的认同感。

2016年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印度的联赛,令我印象深刻。那是一个很个性的赛事,不仅反映在赛事赛制、组织上,俱乐部对待运动员的态度、生活安排也都体现出个性化的一面。

微信图片_20190110131801.jpg

先说比赛,印度联赛是一个纯商业的赛事,在4、5个城市依次进行赛会制的比赛,减少了运动员奔波的次数;赛制采取单循环,排名靠前的俱乐部再进行半决赛决赛;比赛采用15分制,这对于现阶段打法习惯的运动员们来说是比较轻松的。整个赛制简单明了,分制相对轻松,运动员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无谓消耗,全神贯注投入到比赛中来,这是吸引世界各国高手前来参加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比赛当中,印度联赛也很注重打造自身的个性化标签。大家都知道,印度的电子开发和制造业很发达,所以在联赛中,电子元素成为一大亮点。运动员入场的时候,除了司空见惯的灯光,在大屏幕上还会用非常动感的方式及时打出运动员的身价、世界排名、最好成绩等等。形式上科技感十足,抓人眼球,内容上数据准确,加深观众对运动员的了解,让大家能更好地观看比赛。在比赛间隙,联赛会邀请印度当红的艺人进行表演,极具印度风情的歌舞展示也是联赛中的一道风景线,你只需要随便扫一眼,就能知道这是印度。

通过这样一些文艺的“调料”,让比赛本身这道主菜更加诱人。这样的安排能很大程度上激发现场观众的热情,从而刺激运动员在比赛中更专注。可以说,在利用比赛外的因素刺激运动员发挥这方面,印度联赛做得非常好。

微信图片_20190110131815.jpg

我个人的感觉,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更想展示自己的存在感,因为观众的热情会自然而然地激发我表现的欲望。简单来说就是这种感觉:主办方搭了一个完美的舞台请你来表演,你要是不卖力气,感觉都对不起你周围“伴舞”的人。

个性化还体现在训练中。俱乐部训练虽然时间是统一的,但是训练内容则各不相同。每次训练前,俱乐部教练都会先来征求我们的意见,了解每个人想要练什么;我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想法,教练再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训练。这样的训练模式一方面能有的放矢,提高训练效率,另一方面也是鼓励运动员自己多动脑筋,真正去了解自己需要什么。

生活中印度联赛的安排也和中国不同,俱乐部内部分工很细,训练、生活、治疗、交通各方面都有专人负责,运动员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比赛状态调整到最好。那怎么样才能做到呢?答案还是个性化。比如说吃饭,中国俱乐部一般都是统一行动,几点大家到哪集合,一起吃饭,实际上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吃饭的时间、口味的习惯也有差别,所以原来在国内打联赛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统一吃饭时,有的人都快“饿死了”还没开饭,而有的人坐在餐桌上却一点都吃不下去,这样的情况并不利于运动员自身状态的调整。而在印度比赛的时候,每一餐俱乐部的工作人员都会问你吃饭的选择、时间等,然后安排专人负责,我觉得这个值得借鉴。

打印度联赛之前,我虽然去过多次印度,但是对于这个国家还是知之甚少。而通过联赛近1个月的时间,对当地的文化、习俗、饮食等,我都有了全新的了解,也让我迷上了印度的奶茶和咖啡。在和俱乐部人员以及其他俱乐部的运动员交流的过程中,我的英语水平也有所提升。当时我就想,如果我能早点有这样的机会,我是不是能够在比赛过程中收获到更多的东西呢。

所以我特别希望现在的年轻队员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到国外的联赛当中,从技战术层面来说,国内联赛再激烈,其实想想也就是国家队队友之间的较量,和平时队内比赛相比区别不大。如果参加国外的联赛,和各国不同风格的对手交锋,这对自己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在此过程中,需要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练、新的队友,这也是运动员个人能力的一种提升。

这几年参加国外联赛的中国运动员越来越多,但基本都是退役运动员,现役的我印象中只有前几年王睁茗参加过一次印尼的联赛。其实换个环境去打打球,去生活一段时间,对于提升年轻队员的整体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真的很希望,年轻队员能有更多的机会到像印度联赛这样个性化的联赛中去锻炼一下,磨练一下自己的个性,或许效果会比想象中好很多。

(公众号:和蔡赟聊羽毛球)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