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韩呈恺来自福建厦门,周昊东来自浙江宁波。
儿时的韩呈恺和现在相差无几,很瘦,看上去就是标准的“体弱多病”,经过求证,事实确实如此,而且练羽毛球也是基于这个原因,为了增强体魄。只不过,除了羽毛球,韩爸韩妈表示当初还有乒乓球这个选项。但韩呈恺摇头说:“打羽毛球肯定是爸妈帮我选的,我可是连乒乓球桌都没见过。”
周昊东则是因为所在的镇安小学刚好有羽毛球兴趣班,周爸周妈想着打球既可以和小朋友们玩,又能够锻炼身体,消耗一下旺盛精力。但在周昊东的记忆里,“小学校队中出过很优秀的球员,还在省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这样,周昊东童年的玩具就变成了满场飞舞的羽毛球。
韩呈恺站上羽毛球场,动作总是比别人学得快。学了大半年,就捧回家一个市锦标赛的冠军。而韩爸爸以前是学校田径队的跨栏选手,很清楚走专业运动员这条路多艰苦。韩呈恺说:“对于我的成绩,爸爸看得比较淡。从我学球开始到进省队前,他会在馆里一直看我打球。可以说,那会儿我练了多久,他就看了多久。”
周昊东每天下课跟着小伙伴们一起,在羽毛球场上蹦蹦跳跳,撒开了玩儿。然而,打球对他来说并不是难事,跟着学校练了一年多,参加市级比赛,随后就被选进体校羽毛球队,接着就进了浙江队。当然,周昊东也没想过自己会走上专业道路。反倒是以前练篮球的周爸爸因为儿子的关系,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羽毛球领域,时不时和他学上几招。
虽然他们并没有被父母要求必须达到如何的高度,但是韩呈恺和周昊东带着略有相似的心境,在各自的羽毛球道路上潜心练习。
进入福建省队,韩呈恺不顾一切往前冲。然而,上天可能想要磨练他的心性。2012年,他腰痛难忍,拍过片子后,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养伤的日子,开始总是美好的,但眼睁睁被队友逐渐拉开了距离,争强好胜的韩呈恺感到了极大的失落。
他萌生了退役的念头,既然不能打球,就彻底离开这里。韩呈恺将心中的想法对爸爸全盘托出。而看着儿子一路走来,韩爸爸深知羽毛球对他意味着什么,在退役问题上鲜少地和韩呈恺持相反意见。
少年的叛逆发作迅速,养病期间韩呈恺时常不请假就跑出去玩儿,终于有一次,省队赶他回家反省一个月。韩呈恺说:“那会儿,我以为自己就要被开除了,心想总算解脱了。”但事情并没按照他预想的剧情发展。
在家的那段日子,他得到了从家长到教练的细心呵护。“因为看到每个人都来给我做工作,心里隐隐觉着是不是还有可能练下去。”在和教练们沟通后,韩呈恺选择为羽毛球“妥协”这一次。趁着伤势有所好转,他再次投入到训练中去。“既然要练,就要尽全力”,从那时起,他练得比以往都更加努力。
其实,韩呈恺对自我的要求极高,不论结果如何,首先全力以赴是他的人生态度。他说,进了省队之后开始养成了看书的习惯,阅读可以让他获悉世界的辽阔,探索思想的边界。从最初看纸质书,到喜欢从书店中买纸质读物,在他看来,捧在手上的质感,呼吸纸张的墨香,都是生活中的一种温度。就像他内心向往“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而真性情的那一面,又无法抗拒莎翁笔下哈姆雷特对生存还是毁灭的勇往直前。
比起韩呈恺跌宕起伏的全力以赴,周昊东则是稳定中寻突破。从打羽毛球开始,周昊东的成绩就名列前茅,他的好胜心也很强,输了球也会生气,但是这样的情绪他并不会轻易流露出来。周昊东只是回到训练场上,踏踏实实地努力,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地进步,即使上升的速度慢,也总能达到新的高度。踏实的周昊东一直都很努力,只不过他不喜欢用那种很外露的方式去表达。
2013年,周昊东以试训的身份第一次参加了国家青年队集训。当时,集训地点恰好在浙江,他跟着队内打了双打巡回赛,和他一起的随机搭档是北京队的姚智迪,俩人合力打了第一名。2014年底,周昊东凭借着和郑思维摘得的青年赛男双冠军,正式加入国家二队。
由于受伤,韩呈恺没参加国家青年队集训。直到2015年陵水国际挑战赛公布了参赛名单,两人赫然发现名字被并排写在了一起。就是这样的“钦点”,让这对在少年时期几乎没有交集的少年,改变了命运的轨迹。
从此,两条看似没有交互的平行线,以双螺旋的方式开始新的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