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覃瑜:双胞姐妹花
覃瑜,上个世纪90年代第一次参加比赛便收获城区运动会女单亚军,之后又多次获南宁市业余羽毛球赛女双冠军,目前,她是南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厂队主力。
覃瑜的父亲在广西大学工作,羽毛球恰好是广西大学的校球。小时候,父母亲打球时经常把他们兄妹3人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一家人都喜欢这项运动。提起父亲,覃瑜总是一脸崇拜。她说:“当时,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买贵的球拍,我们都是从木拍开始打球的。父亲的手很巧,能将别人打断的铝合金球拍进行修补,于是我们兄妹几个也有了铝合金拍用。父亲还学着自己给球拍穿线,还把修球,让坏了的球重生。”
童年的羽毛球是让人快乐的,而覃瑜真正掌握羽毛球这项运动则是在高中阶段。“草根就是草根,没有人教动作、技巧、步法,没有电视、没有录像等先进手段,只能去模仿身边的人。”让覃瑜印像颇深的是当年与父亲一起打球的一位机械系男老师,动作潇洒、步法灵活,特别是他的跳杀更是吸引着覃瑜。从注意观察男老师的动作到潜心模仿,覃瑜极其用心。
父亲周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球友老师,除了刮风下雨,下班后都会挂网开战。覃瑜一放学或放假期间,就会去蹭父亲的场。刚开始,她是傍着父亲这棵大树打双打,打不好,父亲也不会责备,而是耐心地指点。
覃瑜有一个双胞胎姐姐,名叫覃瑾,她们出生仅仅相差了5分钟,外表长得很像,认识她们的人都很难分辨出她们,裁判和对手自然更是经常分不清了。但她们并没有因此耍小聪明,从来不会让裁判和对手担心因外貌模样太像故意站错位。覃瑜非常清楚:“名次不是靠耍小聪明得来,而是靠实力说话。”这对靠实力说话的姐妹花曾在1997年夺得南宁市“佛雷斯杯”羽毛球赛女双冠军。
说起那次比赛,覃瑜记忆犹新。当时的分组对两姐妹不是很有利,比对手要多赛一场。为了更好地保持体力,两姐妹分工明确,姐姐尽量网前放网,体能较好的妹妹则在后场大力扣杀。不料半决赛胜利后,姐姐覃瑾突然肚子疼痛,脸色苍白,虚汗不停。覃瑜问覃瑾:“怎么样?顶得下来吗?不行的话,后面就不打了。”覃瑾缓过劲来,说:“没事,都已经打入决赛了,难道要放弃?”在覃瑾坚强的意志力鼓舞下,两姐妹越战越勇,赢下了这场比赛,收获了女双冠军。比赛结束后,覃瑾去医院检查,结果是差点流产,被医生披头盖脑训斥了一通。
现在,覃瑜很少参加业余比赛了,她更多的是享受快乐羽毛球。在她看来,即使是到了父亲80岁这个年龄,她也还会像父亲一样时刻关注羽毛球,因为羽毛球运动已经溶入到她的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