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国家队这个地方,天赋异禀的运动员多不胜数,勤奋刻苦更是基本准则。如何尽可能好地保持自己的竞技状态,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张楠选择“勤奋”。他的勤奋,可能并不是有意而为之,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张楠是教练、队医口中“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运动员”,是队友眼中的榜样。但他却摇头表示,榜样这种事不存在的。“对我来讲,我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希望可以像宝哥、丹哥那样,让自己的羽毛球职业生涯越长越好。宝哥当年打里约奥运会时33岁,丹哥今年35岁了。像丹哥现在还在打对身体要求很高的男单,他付出了很多才能有现在这样的状态。希望自己也可以打得越久越好,对,打得再久一些!”张楠特别追加了一个肯定词。
接受采访的时候,张楠正在用超声仪器治疗关节炎症。他俨然半个康复师的架势,熟练地拿起一罐药膏涂在肘关节处,将仪器贴合在关节处画圈按摩。“最近关节有点痛感,所以做一下这个仪器,消除劳损带来的炎症。刚擦的透明药膏是隔离辐射用的,就是照B超前涂在身上的那种。已经很久没做这个了,但是遇到休息不过来劳损引起的疼痛时,就会坚持做一下。”
28岁这个年纪放在当今真的不能算是“老运动员”,但是身体长年保持在高强度的对抗之中,总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疲劳状况。张楠每天结束训练后都要接受1至1个半小时的治疗,他感叹说:“没什么时间玩啊!以前小时候没什么伤病,只要正常时间来训练就可以了。但现在提前一点到训练场,打一些固定,做一些热身,需要提前启动。”
有梦想在前面,这条路走起来就不觉得寂寞。张楠听到后不假思索地答道:“也寂寞。”
张楠打了近二十年的羽毛球,可以说这颗小小的羽毛球几乎占据了他人生的全部。他说,疲劳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厌球,毕竟人不是机器。所以,他会在练习中找一些新鲜感来维持训练的热情,毕竟每天都在重复。但当追问他如何找到那种新鲜感时,张楠表示,这就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了。
但是,当不打球的那一天来临时,张楠说自己一定要放下球拍,认真休息。“整个青春都献给了羽毛球,不打球了,就要加倍陪家人一起,弥补这些年没能做过的那些,过普通简单的生活。”而具体到未来想要做什么,一向严谨的张楠表示,要好好考虑清楚再做打算。
张楠说,即使打了那么久的羽毛球,自己也未曾感到过满足。因为学无止境,打球也是一样的道理,他认为自己远没有达到能够说满足的程度。
约张楠采访,他答应的很干脆:“你什么时间来我都在,下课后都可以。”面对这位对自己训练格外有要求的选手,你完全不必担心他会提前“溜号”,因为张楠的字典里没有“提前下课”、“放放羊”这样不尽力的词汇。
张楠经常趁下课前抓住队友练上几个多拍,或者和陈其遒指导过上几个回合。明明不愿意下课的张楠,却会一脸认真地讲:“我觉着自己不是球痴,只是喜欢打羽毛球。”
对于这项运动,张楠自幼就极为沉迷,他说因为有趣,喜欢才能坚持这么久。它不像平时玩游戏,可能新鲜劲过了就不再继续,打球不一样,是因为一直都很喜欢,才能坚持到尽头。不过,笔者想他所说的喜欢势必有一些只有他才能真正明白的东西在其中。最后,套一句略带俗套的老话作结:“当你准备好自己,幸运会格外眷顾于你。”
(文、闫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