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8月22日-26日,新赛季的保罗·亨特经典赛,将在德国小城菲尔特市展开争夺。在近几个赛季,多数赛事奖金持续上扬的背景下,保罗·亨特经典赛则背道而行,奖金低、星光黯淡,成了人们提起这项赛事,最先想到的关键词,这项为纪念已故球星保罗·亨特而命名的斯诺克排名赛,尽管有着不错的办赛历史,然而今天,却成了众人眼中的鸡肋赛事。在赤裸裸的金元数字的对立面,情怀,还是贬值得太快了。
2004年,毗邻纽伦堡的德国小城菲尔特,举办了一项名为“菲尔特大奖赛”的斯诺克业余赛,赛事元年,年仅24岁的英格兰天才球员保罗·亨特在决赛中以4-2击败了好友马修·史蒂文斯,获得冠军。然而仅仅两年之后,年轻的保罗·亨特,因患罕见癌症而不幸去世。
2007年,为纪念这位才华横溢的球员,已经改称为“菲尔特·德国公开赛”的赛事,再次更名成为“保罗·亨特经典赛”,并沿用至今。2010年,保罗·亨特经典赛被纳入PTC巡回赛的欧巡赛范畴,成为小型排名赛。2016年起正式升级成一项完整的职业排名赛事。
不同于其他排名赛,保罗·亨特经典赛不需要在英国进行资格赛,所有职业选手都直接前往德国参加正赛。赛事的前两天为资格赛阶段,参赛的业余球员将进行两轮比赛角逐晋级正赛的资格,比赛第三日起,晋级的选手再与职业球员们展开正赛首轮战役。每个阶段均采用抢4赛制。
历年决赛:
2004 保罗·亨特 4-2 马修·史蒂文斯
2005 马克·金 4-2 迈克尔·霍尔特
2006 迈克尔·霍尔特 4-2 巴里·霍金斯
2007 巴里·平奇斯 4-0 肯·达赫蒂
2008 肖恩·墨菲 4-0 马克·塞尔比
2009 肖恩·墨菲 4-0 吉米·怀特
2010 贾德·特鲁姆普 4-3 安东尼·汉密尔顿
2011 马克·塞尔比 4-0 马克·戴维斯
2012 马克·塞尔比 4-1 乔·斯维尔
2013 罗尼·奥沙利文 4-0 杰拉德·格林
2014 马克·艾伦 4-2 贾德·特鲁姆普
2015 阿里·卡特 4-3 肖恩·墨菲
2016 马克·塞尔比 4-2 汤姆·福德
2017 迈克尔·怀特 4-2 肖恩·墨菲
在已举办14届的本项赛事里,至今共产生过11位冠军,其中马克·塞尔比曾三度封王,肖恩·墨菲也有过连续两年决赛横扫对手夺冠的经历,特鲁姆普、马克·艾伦、阿里·卡特都赫然列于冠军榜单之中。保罗·亨特的生前好友迈克尔·霍尔特在2006年拿到过此项赛事冠军;而另一位老朋友奥沙利文在2013年夺冠。然而,火箭自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参赛后,便再未光顾过这里,特鲁姆普、希金斯等高人气选手也从2016年后放弃了本项赛事。
2017年,世界排名前16的选手报名本站赛事的人数仅仅5人,创了这一数据历史新低,打破自己在2016年保持的7人报名纪录。而到了本赛季,这项尴尬的纪录继续被刷新,连此前一直参赛的三冠王塞尔比也选择不再出战,所有报名选手中,排名最高的是第8肖恩·墨菲,接下来是第9的凯伦·威尔逊和第13的卢卡·布雷切尔,此外,便没有任何排在前20的选手会前往菲尔特市。卫冕冠军迈克尔·怀特,现世界排名迪30位。对比如此惨淡的参赛阵容,让星光熠熠赛事海报看上去更加讽刺。
不仅如此,就连其他排名赛动辄便能派出20人以上阵容的中国军团,本站比赛也仅有张安达、周跃龙、牛壮、张永、陈子凡、陈飞龙、肖国栋、张健康、鲁宁以及中国香港的李俊威参赛,不仅缺少丁俊晖、傅家俊和梁文博,连颜丙涛、袁斯俊、范争一等人也相继退赛。很明显,即便在急于出成绩的中国年轻选手眼中,保罗·亨特经典赛也同样严重失宠。
至于原因,毫无疑问当然是奖金问题。
64强:£600
32强:£1,000
16强:£1,725
?决赛:£3,000
半决赛:£4,500
亚军:£10,000
冠军:£20,000
近年来随着中国斯诺克赛事的稳步崛起,职业排名赛的奖金也水涨船高。本赛季各站比赛的冠军奖金,不仅世锦赛继续上涨,中国公开赛则继续坐稳老二位置,国锦赛已超越英锦赛跃居第三,而世界公开赛和中国锦标赛的冠军奖金也纷纷来到了15万英镑。哪怕是落后阵营当中,里加大师赛和直布罗陀公开赛的奖金都在近年里实现过提升。
然而,“傲娇”的保罗·亨特经典赛,在冠军奖金保持四年25000欧元(约22353英镑)之后,于上赛季缩水至20000英镑。本赛季冠军奖金不变,总奖金仅为10万英镑。举个例子,在比赛中打进16强,只能拿到1725英镑的回报,扣了税,不知道够不够支付从英国到德国的往返机票以及其他参赛成本。即便一路高歌拿到冠军,也就是相当于此前结束的玉山世界公开赛前八水平。
从赛事角度而言,富有的仍在变得更加富有,可寒酸的则继续加倍寒酸,所以保罗·亨特经典赛便在鸡肋赛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相信大多数与亨特同时代的球员,一定仍在怀念那位面庞俊俏的球员,但情怀归情怀,职业是职业。考虑到2017年大师赛的冠军奖杯已正式命名为“保罗·亨特奖杯”以示缅怀,保罗·亨特经典赛的前景就似乎更加黯淡了。
在赤裸裸的金元数字的对立面,情怀,还是贬值得太快了。
后记:
小编本人作为一名入行时间不足3个月的台球媒体人,虽然在当今斯诺克领域属于“高龄小学生”,但曾几何时也有过一段追随保罗·亨特的青葱岁月。一场本森海吉斯大师赛决赛让我对亨特一见倾心,三度大师赛逆转绝杀令我疯狂不已;戴发箍、梳辫子,无节操的用自己余额不足的脸蛋去cos他每一个造型。2006年随着他的离开,也成为我第一段斯诺克球迷生涯的终结。时过境迁,台坛早已模样大变,我也经历了一轮岁月的沉寂,从新让斯诺克运动回到生活之中。对于本项赛事,不可否认成色确实极度寡淡,但私心还是希望它能够延续下去,至少再坚持几年。否则,除了缅怀的文章,我们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到保罗·亨特这个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