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文/麦延
北京协和医院是国内领先的三级甲等医院,连续八年在复旦大学“中国医院及专科声誉排行榜”排名第一,所以经常会一“号”难求。能成为一流的医院,医疗团队配置必然是最基础和最核心的要素。这支顶级医生团队中,有一位羽毛球发烧友,他就是血管外科的医生刘暴。在专业领域内,刘大夫有着很好的声誉,在职业之外,大家都知道他对羽毛球的热爱。
协和医院的羽毛球高手
刘暴是北京协和医院的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及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先后赴美国芝加哥NMH医院、美国密西根大学医院、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美国Albany医学中心和德国莱比锡大学心脏血管介入中心访问学习,2008年还获得美国血管外科协会颁发的“国际学者奖”,2012年获得“中华外科青年学者奖”,在学术研究上成绩斐然。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个工作强度大的职业,刘暴坦言自己的休息时间并不多,一般周末也需要工作。劳逸结合是必须的,因此,不管工作多忙,刘暴都会保证每周起码有两天跟家里人一起吃饭。除了陪家人,刘暴的私人时间都会投入到运动当中。提到运动,自然就是羽毛球了。
刘暴是在大学期间与羽毛球结缘的,他还清晰地记得那是他上大二的时候。当时,学校没有羽毛球馆,只有一个室外的羽毛球场地,也几乎没有人去打。刘暴当时是学生会的体育部部长,带着一点好奇,带着一点兴趣,他买了一个球网、一把拍子和几个球,找上同学,尝试性地开始玩了起来。他笑着说:“当时主要就是好奇,觉得新鲜,也不知道拍子好不好,球好不好,反正就是打着玩,也不觉得累。”
结果自然是一入球门,情深似海,无法自拔。刘暴对羽毛球从好奇逐渐发展成喜爱。1995年来北京后,有了相对更好的打球环境,他就愈发投入了。初到协和医院时,已经很喜欢羽毛球的刘暴用自己第一个月工资的接近一半买了一把拍子,这在当时算得上很奢侈,都快成“天价”了,但刘暴觉得值。那把拍子陪他征战赛场超过7年时间,这么算下来也算是物超所值。
工作后,业余时间渐渐少了,但坚持体育运动必不可少。在协和医院工作了23个年头,刘暴体会到自己深深地被协和的文化和底蕴感染和吸引。深爱协和的另一个体现是积极参加院里的文体活动,协和医院也有自己的院队,虽然来自不同科室的同事有着截然不同的工作时间表,但大家依然坚持组织打球。这些年来,刘暴每周会打1到2次球,偶尔也会参加业余比赛,像医院和卫健委的比赛,他还曾夺得过北京市医疗系统比赛的男双冠军呢。
用专业的角度对待羽毛球
运动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刘暴对这句话感同身受。他认为,医生是一个压力挺大的职业,除了常规的看门诊、科研和教学外,自己作为外科医生还有非常重要的手术环节。在这样的压力下,运动自然成为医生们健康的减压方式。刘暴直言:“在协和工作虽然外人看是光鲜的,但实际上压力巨大,医疗、教学、科研已经把医生的工作强度压到极致,还要参与本专业的学术引领、创新等等额外工作,所以羽毛球对我而言就是一种工作压力的释放。有些同行会在年轻时不太重视身体,那其实是很不明智的。作为大夫,我们更应该懂得去把握那个平衡,不能把自己的生命留在手术台上。”
大学时,刘暴还热衷打篮球,但现在只打羽毛球了。他笑言:“现在打不动篮球了,更重要的是,羽毛球的伤病是可控的。”作为医生,拥有更全面和深入的医学知识,医生群体打羽毛球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注重运动损伤的控制,注重运用大脑去分析球场形势。
作为大夫,刘暴在羽毛球运动中尤其讲究身体机能的合理保护。对于业余球友,他从医生的角度给出了几个打球前的小提示。首先,打球前的热身活动是必须的,这也是很多球友都熟知的一点;其次,打球前要充分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如出现胸闷、疲劳、低血糖等症状,不应该强行上场,如果在场上突然感觉不舒服,应该立即停止运动。
前段时间,全民狂欢世界杯,很多人熬夜看球,白天又工作疲劳,下班还坚持去打球,其实是有一定的危险的。再者,戴好护具,预防潜在的受伤和保护伤过的地方。此外,刘医生比较反对打球前喝酒,包括在打球期间吸烟,都是对身体系统的一种扰乱,他并不建议这样做。
当然了,可能很多球友都曾有那种一到球场就按捺不住兴奋急着上场的心情。刘医生表示非常理解,自己也会有这样的经历,但理智还是告诉自己要先多活动,包括跟腱、各关节、腰、手腕等多个重要部位。即使已经预热,刚上场时依然要循序渐进。最后,刘医生认为打球后的拉伸和放松是不少球友有所忽略的,这是现在业余球友比较需要注意的地方。
除了对身体机能的专业重视,医生的思考能力在场上也体现得很多。刘暴认为,场上打球,需要分析对方球路、对手强弱,这和医生做手术前的手术计划有相似之处。他们在场上动脑子,思考得多,思考得快,就连手腕的控制也会更细致一些,毕竟他们在手术台上追求的是绝对的准确和惊喜。当然,刘暴表示这两者不是可逆的,当医生的能力可以延展到球场上,反之则万万不行,医生讲究的是绝对的专注。
最难忘在国外的羽毛球时光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暴认识并加入了北京明星媒体羽毛球队。大家每周相约打两场球,打完球有时聚个餐,有时则各自回家,并无硬性规定,都很自由和轻松。刘暴开玩笑地说:“球队有一点我特别喜欢,就是比较少去吃大餐,这很有助于我保持体重,哈哈!如果每次打完球都去吃好的,那我可就打不动了。”
刘暴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就是去德国学习时的打球时光。2009年,刘暴到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心脏血管介入中心访问学习几个月,他的行李里特别加了两支羽毛球拍。欧洲的羽毛球馆没有国内多,场馆也多以综合体育中心的形式存在,打球需要以俱乐部的形式组织,当时刘暴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才找到了当地一家羽毛球俱乐部,这让他高兴万分。
俱乐部离刘暴住的地方大概需要步行30分钟,当时是1月,冰天雪地的。他每次下午提前半个多小时出发,走到场馆,连续打球3小时,再步行回家。这一天的运动量几乎就有4至5个小时了,每周进行两次。俱乐部里,场地挺多的,但中老年人偏多,欧洲人技术没亚洲人细腻,但身材优势明显,力量足,总能给刘暴“大力出奇迹”的感觉。刘暴兴奋地回忆当时的打球历程:“太难忘了,当时有一种找到组织的兴奋感。刚开始不适应他们的打法,打不过,后来慢慢熟悉了,再动动脑筋,就基本上赢得多了。”
刘暴还透露,之所以那段日子难忘,是因为他在两个月里取得了减肥路上的巨大突破。当时,每次打完球后,刘暴回家都不吃主食,就喝酸奶和吃坚果等热量低的辅食。运动后难免还是会感觉很饿,但用他的原话来形容就是“喝酸奶喝饱,一杯不够两杯,两杯不够继续喝,喝到饱为止”。就因为这样高消耗的运动和低摄入的餐饮习惯,刘暴在两个月内减掉了足足20斤。他笑着说:“当时都不敢相信,带去的裤子都没法穿了,只能在当地买小一码的。”
除了爱打球,刘暴对专业球赛和球员同样关注。看了十几年球的他最爱看男双,尤其喜欢蔡赟/傅海峰和古健杰/陈文宏。只是平时工作太忙,他只能利用碎片时间去看球,但羽毛球大赛他一定会全程关注。像5月的汤尤杯,他虽然没有全程收看比赛,但依然利用空余时间关注着每天的战况,还专门留出时间看了半决赛和决赛。
爱动脑打球的他在球场上也是喜欢打落点、抓网前的技术型选手。场上的刘暴,一如当医生的他,冷静、温和、认真。医生这个职业会有退休和放下的一天,但热爱羽毛球,热爱体育运动,是一辈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