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抛开冰冷的数据和残酷的结果,我终于能够以纯粹球迷的角度,诉说一段情缘。作为女生细腻独特的感性思维,仿佛与斯诺克这项精确、清晰、严谨的运动有些格格不入,但还是存在着完美的平衡点。如果没有丁俊晖,我也许就不会爱上斯诺克,相信很多球迷都是这样。可渐渐的,岁月带走了记忆,欲望蒙蔽了初心,你还会想起当年的他吗?
——足尖写作人苗苗
{1}一抹色彩
2005年4月3日,在那个春雨渐息的午后,空气湿沉,灰蒙的天际厚重到使人压抑,情绪仿佛也蒙上一层阴郁,不再开朗。原本犹如水晶球般透莹心境,磕破后形成斑驳的创痕,但也并未彻底碎裂,只是过早毁掉了童话中的完美,或许那种与生俱来的残缺,才最独特。
长期孤单,使我拥有非同寻常的探索欲和观察力,只可惜很少有机会施展。家中可以勾起兴致的,恐怕只有那台二十五英寸的电视机,它是连接外界的桥梁,也是传送知识的纽带。中央台、地方台、省级卫视,好比学生需要熟记课目一样,我对频道的顺序倒背如流。但十二岁的女孩,影视剧只能一知半解,时事新闻似乎很无趣,动画片又觉得太幼稚,看什么?成为每天最头疼的问题。
我消瘦的身体嵌进轮椅里,后不露头,脚不点地,就像是犯错的小丑吊上了绞刑架,悲哀的滑稽。我用足尖够着放在床沿的遥控器,左脚大拇指吃劲而笨拙地操作按键,一遍一遍的前进与倒退,试图寻觅某种安抚,让拨乱的心弦归于平静。“咦!这是......”荧屏中出现了以往从未见过的美丽画面,真有一种“雨后彩虹”的奇妙意境,体育频道?我虽然略感疑惑,眼神却被牢牢吸引。
长方形大桌台,台面是清新如春草般的翠绿,上边散落着很多鲜艳的小红球,还有几颗颜色各异的小彩球。我记得幼年时,隔壁邻居家开了间杂货店,门前摆放的正是这些。思考半晌,我想起那个闪光的名词,台球!
没错,许多朋友应该已经知道了。这是2005年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决赛的当天。第一次看到斯诺克,第一次遇见丁俊晖,我便产生很大的好奇,那时根本不懂比赛规则,但依然观战好几个小时。
最后,丁俊晖夺冠捧起金灿灿雕刻着“中国龙”的奖杯,在母亲怀抱里露出天真可爱又略含羞涩的笑容。我才发现,这拿到世界冠军的小哥哥原来还是个孩子,随即有种莫名的亲切感。我当时并不晓得,此场胜利对丁俊晖乃至中国斯诺克界都赋予了非同凡响的意义。
{2}一次成长
家里还没有电脑,电视上也不会事先给出节目单,我只能每天等待。由于时差的关系经常错过重要比赛,一年都看不了几场。但是2007年世界斯诺克温布利大师赛,我很幸运赶上决赛的现场直播可看过后却万分心痛。在那个寒冷的冬夜,黑暗是那么漫长,仿佛再见不到曙光。
丁俊晖与罗尼·奥沙利文,作为中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位球员,能在大师赛决赛相遇原本值得期待。然而,他们却将此次“经典之战”打出了格外特殊的含义,足够让人刻骨铭心。我看着比分从2-0到2-4,渐渐扩大至3-6,3-7,3-8.....丁俊晖的眼圈开始泛红了。
丁俊晖用毛巾捂住脸,强烈隐忍着濒临崩溃的情绪,极度失落。前排的看台上好像有个“醉鬼”不停嚷嚷些什么{后来才知道那是难听的话},通过摄像机镜头显然无法弄清楚现场的状况,但我的心还是咯噔了一下。终于,丁俊晖忽然站起来提着球杆准备离场,此时的比分是3-9,比赛被迫中断。
奥沙利文颇为仗义,高声斥责并要求驱逐那位不讲理的观众,还很有耐心地安慰小晖。
自己表现脆弱而得到关爱,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伤害呢?尊严仿佛都已经破碎。少年流下委屈的泪水,无助、凄凉、有所不甘,眼神充满了茫然和绝望。丁俊晖最终没有当“逃兵”,步履沉重地走回原位安静看对手完成单杆过百后夺冠,比分3-10痛苦的煎熬就此结束。
成长的代价就是在头顶光环时被泼了桶冷水,所有为之骄傲的资本那么华丽却又不堪一击,丁俊晖还能打好比赛吗?果然,2007年斯诺克世锦赛,丁俊晖仍旧输给奥沙利文,倒在首轮。他心底的“疙瘩”尚未解开,需要时间慢慢释怀。
从此以后,我可能有将近半年没怎么看到丁俊晖{一轮游,比较容易错过},但时常会牵挂这位远方的小哥哥,希望他再次回归巅峰。每个人都有不同选择,而成功与责任永远是相对应的。十四岁的我,或许无法完全体会生活的重量。二十岁的丁俊晖,那时早已背负了太多,太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