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首次登上世界杯领奖台 杨文龙:低谷崛起,热爱更浓
关注

25岁的杨文龙日前在主场北京第一次站上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的领奖台,他拿着水晶杯仔细端详。记者问他那时在想什么,他说:“在想这一刻挺不容易的。”此时距离他开始练习单板滑雪已经过去了11年。

本赛季大跳台世界杯北京站预赛前的公开训练,杨文龙在练习两个转体1800动作时落地没站稳,“那时我心里有点慌,但正式比赛我还是决定要做,不拼就没有进决赛的希望。”站在出发台,杨文龙告诉自己,“我不是不会这些动作,只是刚刚训练的时候没做好而已。”最终他在预赛前两轮成功完成两个1800转体动作,排名第一晋级决赛。

在决赛中,杨文龙知道自己只要稳定发挥就可以登上领奖台。第一轮意大利选手马泰奥利完成了2160的超高难度动作,杨文龙没有慌乱:“我当时觉得很震撼,但没必要和他拼难度。”他按照计划出色完成了正脚外转和正脚内转两个1800动作,在最后一轮出发前就锁定了第三名,虽然之后尝试1980未成功,但足以刷新其职业生涯历史,让他首次登上世界杯领奖台。

“比赛和训练一样,把所有知道的知识都写在卷子上就够了。”杨文龙已经可以平和地面对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突发状况。从之前站在出发台时的紧张状态,到现在处变不惊的自我安慰,他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

杨文龙10岁开始习武,14岁时被辽宁省的单板滑雪教练到武校选材选中,杨文龙决定试试看。那是作为南方人的杨文龙第一次滑雪,“第一次滑,我就喜欢上了。”之后他也顺利通过了辽宁省队的选拔,刚开始他练习的是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2016年他第一次代表队伍出去参加全国锦标赛,就在公开训练时受了伤,无奈只能回去进行康复。同年,单板滑雪大跳台及坡面障碍技巧国家队成立,辽宁省队教练胡艺带着杨文龙参加选拔,但当时的外教对杨文龙是否能留下存在顾虑,因为在此之前他从没有接触过大跳台及坡面障碍技巧项目,后来杨文龙经过考验,留在了国家队。

“人一定要有目标,到了每个平台的目标都不一样。”从小武馆到省队再到国家队,杨文龙一直在提高自己的目标,从全国前八到全国冠军,他的目标都一一实现,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世界冠军,但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似乎很困难。

进入国家队之后,杨文龙是全国比赛中领奖台上的“常客”,2021年他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完成1980的单板滑雪男子选手,但落选北京冬奥会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之后杨文龙的动作难度始终徘徊在1260和1440,难以进步,“我之前认为心态怎么会影响比赛,但那时才发现心态的影响太大了。”

“当时考虑过不练了,但是想到自己已经练到这儿了,如果放弃,这些年的努力都白费了。”虽然状态不好,但杨文龙一直在坚持训练,只是迟迟没有起色。

转折发生在2023年。那一年国家队组建得比较晚,杨文龙就和胡艺两个人一起出国训练,他在那时认识了好多朋友,所有生活琐事都要亲力亲为。“自己之前只纠结(落选)这一件事,但是后来发现世界那么大,自己需要操心那么多事,一下子就不纠结了。”心态放开后,动作也越做越好,竞技状态一步步提升。

2023-2024赛季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北京站,杨文龙在赛前训练受伤,没能向主场观众展示他的实力。一年之后,他再次归来,将铜牌收入囊中。比赛结束后,杨文龙终于放下了在心里多年的石头,“我向大家展示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也给了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赛后教练复盘这场比赛认为,杨文龙如果第三轮1980能够成功,将有机会冲击冠军。“相信我以后状态会越来越好,一步一步往上走。”杨文龙说。

“经历了这么多,你还享受这项运动吗?”记者问杨文龙。14岁那年,杨文龙因为热爱开始练习滑雪,后来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职业生涯,如今问起他的热爱是否还在,他的回答是:“更喜欢了。”


来源:中国体育报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