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0比3,在昨晚进行的1/4决赛中,中国队以这样的比分负于卫冕冠军印尼队,就此告别本届汤杯,这是队伍自2016年昆山汤杯后再一次止步八强。
难过是必然的,对队伍、对支持和喜爱中国羽毛球队的人来说,这场失利都带来了巨大的阵痛感。对比起过往那么多辉煌时刻,尤其是四年前在同地重夺汤杯,甚至是七个月前在奥胡斯获得银牌,八强的成绩的确很不理想。但对于目前的队伍而言,这个成绩的确较真实地反映了男队在目前激烈且复杂的汤杯赛场上的相对竞争力。
失利后不能找借口,但要找败因。我们的综合实力不够强,新人为主的阵容缺乏足够的经验应对挑战。
首先是自身的实力需要提高。对比起四年前在这里夺冠的阵容,今年依然来到曼谷参赛的只有刘雨辰和刘成两人,上场的只有刘雨辰一人。其他十人里,赵俊鹏、欧烜屹等四人是首次参加汤杯,陆光祖、周昊东等六人虽不是新人,但也都在去年才首次以主力身份参加汤杯。
赛前根据排名获得的5至8号种子排位也反映出我们的位置,实力、排名、成绩、交手等因素让男队遇到强队时都只能是以冲击的姿态去面对。并非平时队员采访中所说的自身有实力,把心态放低去冲击对方,而是的确只有豁出去,发挥出很好的水平才能赢。
其次是比赛的经验在无形中影响着比赛的走向。男队在七个月前拿到汤杯银牌,当时奥胡斯已经入冬,加上馆里无风,这跟队伍平时的训练条件相似,也为年轻运动员尽情冲击对手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到了曼谷,馆内潮湿造成的场地湿滑和顺逆风向则大大增加了冲破强手的难度。
“不是不杀球,是真的杀不死。尤其是在逆风时,虽然控制好点,但杀过去的球缺乏球速,还往往会被对方很轻易地反顶一拍。”这是运动员的真实感受。
当然,这都是客观因素,对比赛双方都是一样的,不能成为任何一方落败的理由。如此情况下,比赛更多在比硬实力和适应能力,在适应能力和比赛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这又回到了整体实力的落脚点上。
前天晚上,男队刚和丹麦队经历了一场六个半小时的争小组头名激战,2比3输得可惜。尤其是在李诗沣击败安东森将大比分反超后,最后两分却都输了,这当中也有经验的因素。何济霆/周昊东上场时已经过了凌晨零点,翁泓阳更是1点多才登场,从傍晚6点就到球馆,加之上一场比赛的拖延,他们在馆里熬了超过六小时后才比赛,中间还经历了助威、热身和等待等环节的精神消耗。
在这个点连训练都不会有,何况是比赛?反观丹麦的老将们,越夜越投入,他们是否适应或者如何调整不得而知,但我们在凌晨作战和长时间等待的准备上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对于备受关注的三单,翁泓阳其实在韩国赛和亚锦赛后就出现大腿拉伤的情况,导致跑动时有顾虑。加上因伤没有保持足够的训练,导致在这样拼能力的馆里三局落败。为了备战,他一直没有说这一点。这也不是输球的借口,只是反映了年轻运动员在终于有机会参加国际比赛时会容易想一下子把自己完全释放,加上赛练经验不足,容易有防伤防病的疏忽。目前队伍很多新人开始外出比赛,这是后来者需要注意的。
大战过后不足一天就要面对印尼队,团体赛的消耗在二单位置体现出来了:乔纳坦小组赛最后一轮没上,而李诗沣三局才击败安东森。
我们无法单方面判断阵容的安排考究,因为每位队员的情况和状态只有队伍才最清楚,我们更多只能关注场上的表现。昨晚的比赛里,三场比赛的开局中国队都处于落后,甚至被对方大比分领先,是慢热还是压力,这当中的问题也是需要总结的。
四年前,曼谷赛场上演一边狂欢、一边失落的情景。女队卧薪尝胆,在四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成长。中国羽毛球队之所以能不断取得佳绩,绝不只是因为一直顺利、一直强大,而是在低谷时能反弹、能逆袭、能归来。今天的男队已经告别了当年的黄金一代,在前辈留下的辉煌和如今的困难摩擦造成的压力下遇到很大的挑战。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问题,经历过无数风雨起伏的他们一定能走出阴霾,给我们再次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