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油画画的是1938年每日邮报金杯赛的比赛场景,乔-戴维斯对阵汤姆-纽曼。作者,Charles Cundell。)
每日邮报金杯赛(Daily Mail Gold Cup),是极古老的斯诺克职业赛事。在斯诺克职业赛事历史排名上,斯诺克世界锦标赛是当然的老大,那么这个每日邮报金杯赛就是排名第二古老的职业赛事。
(乔-戴维斯)
在1936年以前,世界意义上的斯诺克职业赛事只有世锦赛。当时的英国台球界,斯诺克不及英式比利,不过斯诺克也在慢慢成长,从跑龙套慢慢长成了配角。1936年斯诺克世锦赛的举办,是斯诺克发展史上的重要一步,也可以说是英式台球潮流转向的一道分水岭,斯诺克开始变成主角了。而助推这一角色转换的,当属这个金杯赛。
每日邮报金杯赛,由英国每日邮报赞助。但之前这个赛事是做比利的,但比利经过一些事情折腾后,开始走向衰落。1936年斯诺克世锦赛的成功举办,每日邮报将目光投向斯诺克,赛事一转身变成了斯诺克职业赛事。同年9月,首届斯诺克每日邮报金杯赛开张。
从1936年到二战前的1940年,每日邮报金杯赛一共举办了四届,赛制都采用循环赛,每届比赛人数6-7人,时间长达15周。另外,由于球员水平的不均衡,因此采取让分赛,球员之间相互让分。让分赛在那年代非常常见。而斯诺克老大哥乔-戴维斯对每位球员全都让分,对个别球员让分最多的,甚至达到每局45分。尽管如此,乔-戴维斯拿下了1936年和1938年前两届赛事冠军,后两届有些让不动了,亚历克-布朗(Alec Brown)拿到了后两届(1939和1940)的冠军。赛事没有现金奖励,给个大大的奖杯再加上一些实物奖励。球员要拿钱,主要是门票分成。不过,赛事能在每日邮报上报导传播,对斯诺克和球员都会带来额外的利益。
(西德尼-史密斯)
这个赛事还产生了一项世界纪录,1939年金杯赛,西德尼-史密斯(Sidney Smith)单杆133分清台。这是斯诺克职业赛历史上首次单杆15红球全清台。另外,金杯赛还发生了一件改变斯诺克规则的趣事。
(转自欧神@oyosan在新浪微博上发送的图片)
1938年金杯赛,亚历克-布朗对阵汤姆-纽曼。由于母球被红球堆紧贴,唯一可打的彩球就是点位附近的黑球,但即使打黑球也得在远台用长架杆高架杆打,很费劲。布朗想了半天,最后居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史上最短的球杆,只有钢笔那么长(差不多4-5英寸,10厘米多点),来击打母球。一开始大家都看傻眼了,一会儿,对手纽曼提出抗议,裁判检查了球杆,这玩意还蛮精致,一头有像钢笔那样的笔夹,一头是皮头。但裁判最后还是判了犯规、罚7分。事后裁判找的规则是,击球应当用球杆顶端击球,但布朗的“钢笔球杆”不是球杆。[1] 这起争议事件,导致BA&CC开始对球杆长度作出规定。现在斯诺克的规则,对球杆的长度要求是,不得短于914毫米。
附:每日邮报金杯赛历届冠亚军。
(转自:交叉斯诺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