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蔡赟:要对国羽的新双打组合有耐心
关注

冬奥会结束了,也该回到老本行聊羽毛球了。

因为冬奥会的光芒太耀眼,加上没有中国队参加,2月15号-20号在马来西亚举行的2022年亚洲团体锦标赛没引起大家多少关注。作为名义上亚洲最高水平的团体赛事,有些许尴尬。

印尼队亚团赛夺冠1.jpg

其实亚团赛的尴尬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它本身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作为汤尤杯的决赛阶段的资格赛,获得亚团赛前4的队伍可以获得汤尤杯决赛阶段的参赛资格。但是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来看,这把通向决赛阶段的钥匙好像不太能得到传统强队的青睐,因为羽毛球的中心在亚洲,这些队伍有的可以通过上届冠军直接获得资格,有的以东道主身份进入,再不济靠自己的团体世界排名也能稳获决赛资格。所以亚团赛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都是各强队锻炼年轻队伍的赛场,包括今年也是,除了马来西亚男队几乎全是主力外,其他队伍的人员构成都是我不认识的。

中国队因为自身的安排及防疫的考虑没有参加这次比赛,也正常,只不过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会觉得队伍失去了一次练兵机会有些遗憾,这里的练兵可不是指年轻队员,而是我们的新主力阵容。东京奥运会结束之后,男双组和女双组相继出现了主力队员离开的情况,所以目前这两个项目我们都不得不以新搭档出战。

新搭档有优势,就是有冲劲,且对手不熟悉,这样的优势我们在去年的苏杯和汤尤杯上已经有所体现了。但是新搭档也有劣势,就是磨合不够,被对手研究之后会遇到很大的困难,现阶段或者说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新组合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毕竟在去年年末的比赛中,新组合已经成功引起了对手的注意。

那么新组合应该怎么去面对接下来的挑战呢?新组合遇到困难会不会影响到整个团队尤其是在团体赛中的成绩呢?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分别去聊。

何济霆周昊东.jpg

首先说团体赛,我认为这种情况下新组合的劣势会被大大减弱,一方面有单打队友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团体比赛中,打破固有搭档以全新搭档出战往往能起到奇效,只要排阵排的好,在团体赛当中不会有什么劣势。或许对手在去年年末已经注意到了何济霆/周昊东的组合,那今年我们就换呗,我们阵容里还有奥运亚军刘雨辰呢,任翔宇欧烜屹王昶在训练中都有互相搭档,我就不信其他队伍能注意到我们所有的新组合。

女双方面和男双有些区别,就是我们有明确的一双陈清晨/贾一凡,目前她们的实力在面对绝大部分对手时都是有明显优势的,所以女双在团体赛中的排阵完全可以一明一暗,我们一双就放在这里,看你有没有本事去突破;而二双的位置我们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根据不同的对手做出调整。所以从团体赛的角度来说,我们双打或许没有那么多“固定强点”,但是“隐性强点”是不少的,而这往往是决定团体赛走向的关键。接下来说说单项赛,在这个领域双打新组合面对的困难就要比团体赛中大很多了。团体赛新组合可以在暗处,但是单项赛只能硬碰硬。起步过程会很难,所以对于新组合在单项赛中的表现,我不会有特别高的期待,因为一上来就表现得特别完美,这不符合项目规律,但是我很希望能看到惊喜。对于他们来说,公开赛是积累,不仅仅是积分的积累,更是比赛感觉与彼此默契的摸索。这个过程困难很多,连续几站止步前两轮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关键在于利用好这个过程,尽快步入正轨。

从羽毛球队一直以来的阶段划分来看,巴黎奥运会无疑是终极目标,而因为疫情的影响,去冲击这个目标的时间只有3年,这也就给新组合提出了挑战,他们要在比前辈们紧张的时间内去达到前辈们的高度。

所以,我们要对新组合有耐心,给他们空间,但不是无限期的宽容。我个人觉得,从技战术互补开始选择搭档,两个人一搭觉得很顺,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在实战中提升默契、加强磨合,这个阶段不需要太把成绩当回事,更重要的是磨合进步的过程;半年之后,就需要有成绩上的要求了,这个时间应该可以看出两名队员是否合适。的确,如此短的时间却又如此高的要求,对队员有些苛刻,但就队伍面对的情况和挑战来说,这样的苛刻是必须的。

新的奥运周期,新的挑战,新组合会走的很困难,但相信他们也可以走得很漂亮。中国羽毛球队之所以优秀,就是在于总能从困难中绽放光芒。很快,德国、全英、瑞士的欧洲三站即将到来,期待中国队在新年的开门红。年轻队员已经在冬奥会上展现了青春的力量,接下来该羽毛球队的年轻力量了,加油!(来源:蔡赟公众号)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