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东京奥运会,中国跳水再揽7金,捍卫“梦之队”的称号。而这辉煌的旅途,正是从史美琴开始。 1981年的跳水世界杯上,史美琴一举夺得女子三米跳板冠军,赢下了中国跳水项目历史上的首个世界冠军头衔。 由于年代原因,她错失了登上奥运赛场的机会,但这样的遗憾,她用另一种方式为自己圆梦——帮助吴敏霞成为奥运五金王、为国家队发掘出陈宇汐这样的新人…… 相比40年前,中国跳水队的训练条件早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来没有改变的是刻苦努力的精神作风。 在史美琴看来,这正是中国跳水队能够成为“梦之队”的关键:“我觉得没有什么‘秘诀’,体育就是练。”
几十年,就是练
和很多跳水运动员一样,1962年出生的史美琴也是先接触的体操,后来才被选进了跳水队。时至今日,她还清楚记得自己当初的训练日常。
上世纪1970年代,上海的体育训练条件和今日不可同日而语:“当时我们是和田径队、水球队、网球队一起住在当时的网球中心,陆地训练就在网球中心的田径场,(水上)训练就坐公交车到跳水池,那时上海只有一个室外跳水池。”
在那个体育事业起步的年代,体育人注定要艰苦许多,就算是多年之后的现在,史美琴回忆起来也忍不住感叹“太苦了”。
那时候,没有方便运动员练习空翻的保护带,弹网也尺寸比较大,小孩子上去很难弹跳起来,与此同时,水池里也不像现在这样有气浪装置来减轻运动员入水受到的冲击,但无论如何,必须硬着头皮去练动作。
就像史美琴所说,“都是自己‘摔’出来的。”
“那时候训练器材落后,最早时候跳板是练的木头板,没有弹性。后来又跳了塑料板,如果运动员块头太大,跳板也会断掉,挺可怕的,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铝合金跳板。”
“后来慢慢改进,体能训练、陆上训练、弹网改进……先是在器材方面有了提升,可以在弹网上训练多周的翻腾动作。陆上训练改进了之后,水上动作才能跳出来,通过教练的总结再改进,就这样才能不断地前进。”史美琴在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说。
终于,在1981年,中国跳水队的不断付出有了回报。1981年,在于墨西哥举行的第二届跳水世界杯上,18岁的史美琴在女子三米板项目上一鸣惊人,斩获冠军,就此拉开了中国跳水辉煌历史的序幕。
而之所以能够惊艳世界赛场,史美琴认为背后最大的原因,和今日的中国跳水队没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没有什么‘秘诀’,体育就是练,我们那个时候练得是真苦,现在也还是这样。早上6点钟出早操,练到到晚上8点半,之前我给在国家队的教练打电话,那时候是晚上9点钟,他们也才刚回到房间。”
“全天训练的方式没有变过,礼拜六也要练全天,礼拜天就算休息也会让你上午半天去‘活动活动’,没有一天会给你很轻松的休息,整个训练的节奏和环境都是紧绷的,不会松散下来。”
奥运会机会,绝对不能放弃
作为中国首位跳水世界冠军,史美琴的名字在中国跳水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她也有遗憾。
由于时代原因,中国没有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而随后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史美琴因为年龄增长及身体状态原因未能随队出战,无缘奥运赛场就此只能成为心中的遗憾。
对于之后的优秀运动员,史美琴希望类似的遗憾不要再重演。
“所以现在我也会跟运动员说,什么都能放弃,但是奥运会不能放弃,必须得坚持。”
“已经到眼前的机会不能错过,一个奥运会冠军和一个世界杯冠军,在级别上真的是差远了。”
不过好在,在运动员生涯中没能圆满的奥运梦,史美琴在退役后上海队教练和领队的位置上得到了弥补——奥运五金王吴敏霞、北京奥运会男子双人十米台冠军火亮,都是出自上海队。
“上海队这么多年没有缺过奥运冠军。”
而这一届东京奥运会,同样有史美琴发掘出的新星登场——上海队小将陈芋汐名列中国跳水队名单中,参加了女子10米台单双人两个项目的角逐,并拿下了1金1银。
仁心
虽然没有作为教练给吴敏霞太多日常训练上的指导,但吴敏霞的奥运五金背后,史美琴同样功不可没。
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后,27岁的吴敏霞已是跳水界的绝对老将,多年运动生涯所遗留下的伤病和疲劳,让这位上海女将在继续和退役之间有了摇摆。
在这样的脆弱时刻,正是史美琴给了她最坚定的支持。
彼时,史美琴顶着上海队成绩的压力,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想法:2013年全运会,让吴敏霞不要参加,专心休息调整。
“我给她的支持就是放弃全运会,但是不能放弃里约奥运会。当时也有人反对,但我觉得我是站在一个比较公平的立场上,如果全运会输了,怎么办?运动员心里肯定受不了,而心理上的打击肯定比任何打击都大。”
最终,史美琴的坚持让吴敏霞有了一段喘息的时间,事后看来,也给她里约周期的备战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最后(吴敏霞)里约前练得有多苦,人都昏过去,照样在坚持。”说起弟子的坚持和拼搏,史美琴也感到心疼。
对于和运动员的沟通,史美琴觉得最重要的是将心比心:“我从来不会以领导的姿态去说话,只是以一个前运动员的感受,去开导运动员,让她成为最好的自己。”
慧眼
当然,想要帮助更多运动员闪耀赛场,沟通上的真诚只是一个方面,在竞技层面,更需要史美琴的一双“慧眼”。
吴敏霞在里约奥运会功成身退之后,中国跳水队一度少了来自上海队的身影,此时,正是史美琴向国家队鼎力推荐了身材条件并不算好的掌敏洁,原因就是看中了她的性格:“她是一个非常能吃苦,开朗大气的孩子。”
虽然一开始动作技术不好,在国家队不受重视,但依靠着默默努力厚积薄发,掌敏洁硬是靠着苦练跳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接连斩获世界杯和亚运会冠军。
而本届奥运夺金的陈芋汐,则是史美琴发掘的又一位新星。
陈芋汐的父母都曾是体操运动员,退役后也从事体操工作。年幼时陈芋汐在平衡木上“瞎玩”的时候,就被史美琴慧眼识珠看中。
由于从小身体不好容易感冒发烧,陈芋汐的父母原本不太愿意女儿从事竞技体育,但在史美琴的劝说下,陈芋汐还是一步步“尝试”着走上了跳水之路。
正是因为史美琴的发掘和坚持,中国跳水队没有错失这样一颗极具天赋的新星。
做好自己,才能战胜任何人
在史美琴看来,东京奥运会延期虽然遗憾,但也给了像陈芋汐这样的小将更多提升自己的时间:“国际比赛的经历,年龄的增长,对增加经验还是有好处的。”
但到了奥运会这样的大赛舞台,仍然需要临场的调整:“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调整好自己,才能战胜任何人。”
而在奥运跳水收官后回望,中国跳水梦之队可以说又一次顶住了压力,证明了自己。
本届东京奥运会的跳水项目争夺中,陈芋汐/张家齐组合正如史美琴所预测的一样,在女子双人十米台稳稳夺冠。而男子方面的竞争则更加激烈,曹缘/陈艾森的组合在男子双人十米台不敌英国摘银。
“英国队、俄罗斯队也挺强的。我感觉延期对于国际选手的状态没有太大影响,水平也没有太多下降。”这是史美琴对本届奥运会竞争形势的分析,“不少国外对手的确拿出了具有竞争力的发挥,这也是对中国跳水的一种激励。”
而对于中国跳水队的奥运备战和防疫准备,史美琴认为还是非常到位:“每个人每天训练的安排都是非常严谨的,每个人都有计划,防感染方面也做得很完善,准备了水壶杯子,吃饭也是教练打到运动员房间。”
为上海和中国再培养些人才 对于新一代跳水健儿的表现,史美琴的关注不会停止。如今就算已经不在专业队伍的第一线,她也在通过别的方式为跳水事业做贡献。 目前她担任着上海跳水协会秘书长,投入了许多精力组织群众性的跳水活动和赛事。与此同时,她还在闵行区银都路开出了全上海首家民营跳水俱乐部——翼立运动俱乐部。 接下来,她打算发掘一些幼儿园的孩子进行跳水入门培训,让更多孩子成为跳水运动的金字塔基。 “我现在就希望下面的盘子能做大一点,现在盘子还不够大。如果我们上海市能有五到六个区都组织起跳水三线队伍的话,我们的实力就能更强。” 而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修建更多的场地是首要需求:“其实初学者根本就不需要大场地,在泳池旁挖一个深一点的池,有一个三米台和一米板就足够了。” “场地也不用太多,最好是每个区都有一个简简单单的场地,能让大家普及跳水,我们的水平会越来越好。”史美琴憧憬地说。
文章来源:澎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