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https://images.zhibo.tv/2020/1102/comment.png)
分享
塞尔比在今年的世锦赛中夺冠后,有关他的比赛方式的争议也再起波澜,多年以来,作为塞尔比的最大反对者,奥沙利文总是首当其中,塞尔比和奥沙利文在台坛究竟是矛和盾之间的存在,还是相辅相成地去互相弥补对方的“斯诺克短板和缺陷”?但毋庸置疑,目前双方都拥有各种的一大批支持者,在这些运动中,存在也许就有其合理性?
几年以来,人们就一直在争议他比赛风格的问题,很显然,现在就连球员们也开始公开地将奥沙利文和塞尔比拿出来比较,他们在心里权衡着究竟是谁的打法更实用、更适合自己、或者在考虑到底“哪种打法”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在2020年2月的“威尔士公开赛”上,当颜丙涛在半决赛中以5:6输给肖恩.墨菲后,也针对这种讨论在面对媒体时发表了他的看法,颜丙涛说他不认为年轻球员就应该有“潇洒”的打法,无论如何拿到胜利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该如何来看待:“无论如何也要取得比赛的胜利”的说法?我们可以先将这句话当作赛前的决心和信心,但是“无论如何”这个词会让人想起来塞尔比在“19年北爱公开赛”上击球时所出现的一个“夸张事实”(当时塞尔比在击球前考虑了6分钟13秒)。但现在看起来,类似塞尔比“胶着”的击球风格已经被当今许多球员所接受了。因为风格都不是规则,在不犯规的情况下,即使有非议,有争执、却都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是当时塞尔比“敢于”思考长达6分多钟的主要原因。当时的裁判斯卡利恩以及他的对手希金斯虽然都看似着急,但是也只能默默等待着。
“没有对比、就不分恨爱”,观众在“体会了”塞尔比以冗长著称的比赛后,都会有一些“痛苦、无聊和漫长”的感觉,而大多数人都会对奥沙利文的“快打”而感到兴奋,人们对有奥沙利文的参加的比赛也都趋之若鹜。那是因为人们没有想到原本就乏善可陈的斯诺克运动,在奥沙利文的“勺子下”,竟然变成了他们“喜爱的一盘菜”。奥沙利文在世界范围之内的球迷和追捧者不计其数,远远超过了以“慢”为代表的塞尔比。这证明了相比较塞尔比和其他球员在击球时的反复权衡,观众更喜爱奥沙利文在比赛中“随心所欲”,往往当奥沙利文“行云流水”般地将球“清扫一空”时,却总让观众感到意犹未尽。
斯诺克的本质和奥沙利文的贡献
如果说大多数球员就是“为了击球而击球,为了比赛而比赛”,那么奥沙利文的击球风格是具有艺术性和娱乐性的,他简化了“复杂和枯燥”的斯诺克运动,而复杂正是斯诺克运动的本质,至于人们能否从这项运动中体会到最大乐趣,这要看球员的发挥(当然这也要根据你的口味,你也许会说奥沙利文“乱打一通”的比赛没有趣味,像塞尔比这样不紧不慢地打比赛才更有趣味呢),但是不要忘了,实际上大多数观众已经接受了“奥沙利文式”的比赛(去看看特鲁姆普的受欢迎程度),接受和习惯了这种带有娱乐风格的比赛,人们已经忘记了斯诺克的本质其实就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于是当观众再次面对那种冗长的比赛时就立刻开始排斥,从未有人真正地想回到从前。
“欲求不败、必先备战”。当人们在争议奥沙利文和塞尔比之间的风格哪一种更能代表斯诺克运动的将来时,人们却忽略了以这两位杰出球员为代表背后所有球员的艰辛付出。需要承认的是,塞尔比依靠他的“坚韧不拔”拿到了原本看似他不可能得到的冠军;奥沙利文却经常以随意和不专注的态度去比赛,这导致他失去了原本就是他该获得的冠军。FrankReport独家报道认为在任何竞赛中,都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没有在练习中获得的最扎实的基本功,不管运动员的态度有多么积极,都不可能在比赛中获胜。要知道,不管是奥沙利文的“快”,也不管是塞尔比的“慢”,他们在比赛中都是以实际出发的,因为好高骛远的打法从来都不是斯诺克的主流。新一代的球员更应该把端正的比赛态度放在首位,因为那才是最重要的。
文:FrankReport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