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https://images.zhibo.tv/2020/1102/comment.png)
分享
本篇我们向大家展示的依旧是两组“四两拨千斤”的防守得分,与众不同的是,在这两组回合中,防守一方的运动员都使用了“非常规”的击球动作,把防守打出了艺术性。
马龙的反手侧卷
第一组中,马龙接发球的劈长落点非常靠近底线,王励勤的反手抢拉看上去有些勉强,但杀气十足,直逼马龙的追身位。紧急时刻,马龙使出了一板反手卷防,再次变直线球到王励勤的正手位。由于马龙的出球已经带有非常规的旋转,导致王励勤再次冲拉时下网丢分。双方在这几板球的相互博弈中都在力求主动,变在对手的前面。
这个回合是由马龙首先发动的,他的劈长看似过渡,实为进攻。虽然王励勤在抢拉时先变线到马龙的反手追身位,但质量并不高。马龙面对反手追身球丝毫没有慌乱,及时调节处理球的方式。首先,他下压重心保持身体的稳定。从头的高度可以看出,马龙的身体几乎没有任何起伏,减少了对击球弧线的影响。他在触球时调整好板形,堵住来球的上升期,从上往下摩擦球的外侧,通过卷压制造的强烈旋转去抵消王励勤抢拉的质量,同时完成变线。马龙在击球时运用了主动发力,这一下是精髓之处,它不仅改变了球的线路和旋转,而且改变了回合的节奏,迫使对方衔接失误,可谓一举多得。
许昕的直板横切
在第二组图中,马龙看到许昕的站位过近,便用急长发球牵制对手。许昕在接发球时过于贴近球台,导致接球质量不高,拉出的球虽然较长,但弧线高、速度慢。许昕接球后快速后撤让位,但在预判马龙反手快撕的落点时又出现了偏差,身体过于倾向正手位,所以又被对手抓住了反手位的空当。两个回合无论是战术安排还是落点控制上,都是马龙在控制着场上的局面。许昕判断出马龙将球撕到自己的反手位时,及时做出了应变,但由于球速过快,他无法通过步法调整做出防守动作,出于本能,许昕利用球板背面将球切了回去。
直板打法传统的侧切一般指的是用球拍正面在反手位完成击球动作,其发力机制和横板一样,前臂、手腕及手指的动作都要相对固定,继而把握好击球时间和触球板形就能把球切回去。而直板背面进行侧切的单项技术难度很大,上述几个部位的稳定性都不好控制,特别是顶在球板后的三个手指,几乎用不上力,触球时的板形也很容易变化,只能靠前臂和手腕去加固整体动作。除了单项技术的难度外,整个回合的局面也让许昕很难受,由于错过了上升期,所以他在侧切时也不容易借力。好在马龙的快撕质量很高,即使在下降点,球也保持着足够的旋转和力量,许昕稍微加大了一些动作幅度,便完成了这板“无心插柳”的直板横切。
来源:乒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