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你可能没细数过,从1995年到现在,中国历史上旅英球员的总数已经迫近50人,有丁俊晖、梁文博、颜丙涛这样的标签,但也免不了会有很多职业生涯白驹过隙的过客。在这些人当中,最新鲜的一个名字,是不久前刚刚拿到职业资格的小将吴宜泽,然而最古早的一位,又有多少人记得他是谁呢?
刘屹骑、邱亚龙,是“一带一路”陕西2021中国台协杯(陕旅集团)全国斯诺克团体锦标赛,将代表北京队出战的两员战将。同时,他们的另一位队友,还要兼任领队的,则是两个月后行将年满50岁的老将郭华,也是某种意义上,中国斯诺克的“第一人”。
8、90年代,当时斯诺克在中国还没有被普及开来,广东成为最早流行起来的地方。作为潮州人,郭华也在那时投身到了这项运动当中。94年他在泰国公开赛打进32强,算得上在国际赛场初露锋芒。1995年,通过注册,郭华成为中国第一位拿到世界斯诺克职业身份的球员,并正式开启了海外生涯,也成为旅英军团的“开路先锋”。
你应该可以想象,比起当下,年轻球员能通过选送、Q-school、世青赛等多种途径拿到职业资格、128人的职业名单中,常年被中国球员占领二十多个席位的现状,在那个年代要做一名外籍的职业选手,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没有赞助、没有品牌代言,从生活、训练到参赛一切自费,相比拿到好的成绩,生存,才是那时球员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郭华的职业生涯或许不算持久、不算辉煌,击败过亨德利、达赫迪,大概只有这些还能让人拿出来回味一番。但毫无疑问,他还是在诸多不利的环境下,为所有的后来者打开了那一扇大门,哪怕只有门缝般的宽度,却意义非凡。
结束了旅英生涯后,回国的郭华成家、从商,同时也继续征战国内的斯诺克赛事。和庞卫国一样,2006年之后,他便逐渐消失在了赛场之上。就在隐退前,他还在中巡赛惠州站上,与丁俊晖携手杀进了决赛,算是为生涯画上了一个足够圆满的句号。
我们最近一次在大赛中看到郭华的身影,是三年前的全国业余斯诺克大师赛,郭华从上海站一路突围成功,并在半决赛横扫曹金,不仅占领一席决赛名额,同时也收获了上海大师赛的外卡。当然,此时的他与精英级别的球员还是存在明显差距,最终1-6不敌金字塔尖的尼尔·罗伯逊,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郭华说,去年得知台协杯团体赛,就有过报名的念头,无奈最终没有成功组队。今年选择替北京队出战,加上刘屹骑和邱亚龙,他将队伍目标设定在赛事八强。他表示,这一次来参赛的职业选手比去年更多,加上国内精英球员,赛事整体的水平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想拿到好成绩自然不会容易,北京队可能算是二线上游水平,能进前八,算是完成任务。
对于“一带一路”中国台协杯全国斯诺克团体锦标赛,郭华肯定地认为,这项赛事如果每年一届持续地举办下去,对国内的斯诺克推广和发展、对各个地方台球运动水平提高,都是极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提及老友庞卫国此次重新出山,郭华倒也毫不掩饰内心的自信,“毕竟他没有摸球杆的时间比我还要长了,如果真的跟他们碰面的话,他的赢面肯定偏低。”无论如何,倘若这对加起来就快有100岁的老将,还能在赛场针锋相对上一次,那可真是将来值得放进中国斯诺克编年史中,一幅极美好画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