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体育强国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方面。近代之后,中国国衰、族弱、民贫,被贴以“东亚病夫”的标签,国家的积贫积弱导致中国人在体育上的无能,中国体育事业的衰败也让人民遭受着更多伤痛和耻辱。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认识到,体育运动的发展和人民体质的增强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大所具有的意义不仅是象征性的,更是实质性的。
(图为毛主席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这12个字概括了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当年《新体育》杂志以整页的篇幅刊登了毛主席的这一题词,并突出宣传了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这一重要思想。这一题词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高宗旨。
毛泽东的题词,把着眼点放在增强人民大众的体质上,使中国的体育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广大群众不再是被体育遗忘的对象,而成为体育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发展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组织和动员下,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工厂、学校、部队、机关以及农村都普遍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丰富多彩地开展起来了。
(图为国家体育总局办公楼设置毛主席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为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批批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经过艰苦训练和顽强拼搏,不断打破纪录、填补空白,在举重、田径、乒乓球、游泳、登山等项目上取得显著成绩。从陈镜开创造第一个世界纪录、容国团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我国体育健儿已先后夺得众多世界冠军,创造多项世界纪录,许多项目接近或代表世界水平。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说明了中国体育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中华民族已经成为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一个生机勃勃的伟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