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苗苗专栏|被嘲讽?受排挤?说说斯诺克女孩的必修课
关注

说起群体分类,性别当然成了第一要素,就此也会引发各种话题。2019年初秋,我有幸作为被采访对象,参加一项关于斯诺克女球迷的学术调研。大家也许比较好奇“斯诺克女球迷”这六个字具备很特殊的含义吗?居然上升至严谨的课题研究层面。

迄今为止学术论文尚未发表,出于需要保护相关人员的权益,我暂时不方便透露更多细节内容。但通过这次经历,让我联想到斯诺克这项运动中女性的处境,自身的角度、外界的评价、似乎都存在一定问题和争议,是无病呻吟还是确遭不公?我开始迷惑并展开思考。坦白讲,我不太擅长搜集赛场外的各路讯息,比起圈内同行业务能力相差甚远。

那就看看周围经常发生,还有我所经历的几种现象与事件,如果不够客观请求同存异。现今很多的球迷喜欢“云上互动”,网络媒体平台就像无形的修罗场,球员、主播、观众,大神或者小透明都有能量煽动起乌烟瘴气。我一直在中国体育直播TV观赛,但不知何时养成了秒关弹幕的习惯,并非图清静而是难以适应某些直播间的氛围。

在斯诺克赛场见到女性,选手也好,裁判也罢,哪怕只是镜头偶尔捕捉到现场一位年轻女球迷,似乎都会当作稀罕事并且迅速转化成津津有味的谈资。她们的样貌、身材、岁数、婚恋状况,能被分析和抖落得底儿掉。我不想评判什么,当然作为女生心里多少有一丝膈应,相信大家可以理解吧。

4bc61664f1026bd842_1080x1440.jpg

问题来了,为何会产生这种尴尬的场面?不用将责任全部推给男士哦,更重要的原因是斯诺克项目中没有女性佼佼者,大众百无聊赖从而把注意力倾向“花边信息”。重新衡量某个集体在领域里的定位,需要合适的契机由个人表现带动环境改善,渴望得到平等尊敬,前提则是不被别人搀扶,自己先可屹立。

千万别低估女性的热情、执着、行动力,我所结识的斯诺克女孩们,有默默支持的,有长年参与赛事志愿服务的,有成为球员助理的,这一切都源于起初那点小爱好,包括本姑娘在内。虽然女人如花,但种子发了芽就必须历经阳光和风雨,被欣赏仅是结果而非真正的使命。

曾经某个业界比较知名的博主(男生)抨击我的文风,大概意思指过度温柔,中国的球员输了却不给予批评。我最初觉得挺憋屈,差点敲碎了敏感的玻璃心,后来才逐渐领悟。或许,女性更愿意包容世间的脆弱,抚慰勇猛留下的伤痕。

所谓嘲讽和排挤,其实等于价值的变向体现。我很喜欢一位斯诺克女裁判员,名叫诸瑛,她的气质低调优雅,姿态庄重执法细致。3月8号又到了女性专属的节日,我们想要的应该不只是礼物与祝福,接受善意同时进行着努力、奉献、拼搏、坚持,这些便构成了斯诺克女孩的必修课.....

timg (2).jpg

本文作者:足尖写作人苗苗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