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世锦赛六大冷门:奥沙利文四月遭爆冷,丁俊晖五年前曾中招
关注


世锦赛作为斯诺克运动的最高殿堂,从不缺少精彩戏码。今年世锦赛的最大冷门莫过于史上首位参赛的业余选手将最大夺冠热门扫地出门,历史上也有不少类似的剧情上演……

1. 2019年,詹姆斯·卡希尔10比8淘汰罗尼·奥沙利文

当时的奥沙利文,是又一次成就单赛季五冠的奥沙利文,同时也是时隔9年重回世界第一、创下生涯1000杆破百记录的奥沙利文,作为最大夺冠热门,竟在首轮输给史上首位以业余选手身份参赛的詹姆斯·卡希尔。

关于奥沙利文在世锦赛的失利,有几项数据可以参考:

他最近一次在世锦赛首轮出局是2003年,当时他以6比10不敌傅家俊,这意味着他上一次首轮失利已是16年前;

这次他27年间的第四次首轮失利,此前三次分别是在1993年、2000年和2003年;

卡希尔虽为业余身份,但他时常补位参加职业赛事,首次打进克鲁斯堡的他反而镇定自若,快速适应比赛节奏和氛围。


“我不介意和他(奥沙利文)交战,我知道这是最难的一场比赛,”卡希尔当时在比赛前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我击败过马克·塞尔比、尼尔·罗伯逊、丁俊晖和肖恩·墨菲,我已然证明自己有能力击败优秀球员。”

事情也确实按照他想的那样发展,他在第一阶段后5比4领先,第二阶段开局便将比分扩至8比5,火箭虽然将比分追成8比8,但随着23岁的卡希尔上手拿下比赛,火老师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

2. 1982年,托尼·诺尔斯10比1击败史蒂夫·戴维斯

1981年,来自罗姆福德小伙子戴维斯在世锦赛赢得其六冠中的首冠,但在首次作为世锦赛卫冕冠军出战的1982年,却被名不见经传的托尼·诺尔斯所击败。

这只是诺尔斯第二次来克鲁斯堡打球,却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一次胜利。这场比赛以戴维斯的糟糕防守为开局戏码,一个单杆最高仅有67分和55分的戴维斯,最终被诺尔斯碾压出局。


这便是知名的“克鲁斯堡魔咒”的起源:近40年来,但凡在世锦赛首次夺得冠军的球员,没有一人能顺利卫冕。

诺尔斯职业生涯三次打入世锦赛半决赛,在80年代的不同时期位列世界第二,风流潇洒的一面更是博得家庭主妇们的喜爱。

3. 2000年,斯图尔特·宾汉姆10比7击败斯蒂芬·亨德利

苏格兰人在2012年最后一次出战克鲁斯堡剧院,其创造的克鲁斯堡目前为止最后一杆147,就是在10比4击败宾汉姆的过程中产生。但在2000年,两人的交手可是截然不同的一幅景象,当时谁也不会想到,15年后宾汉姆会以38岁的“高龄”夺得世界冠军。


2000年,亨德利前一年刚获得其创纪录的世锦赛第七冠,但在和世界第97位的宾汉姆首次交锋中败下阵来。凭借95分、87分、78分、77分、70分、53分、53分和51分的单杆表现,宾汉姆就这样终结亨德利的第八冠计划。

4. 2000年,大卫·格雷10比9击败罗尼·奥沙利文

奥沙利文的五个世锦赛冠军的第一个诞生在2001年,在他功成名就之前,他先在2000年经历了一段灰暗的日子。虽然单场打出5杆破百,先后以5比1、9比7领先,他却始终无法冲过终点线。

格雷献上一场精彩绝伦的大逆转,但在次轮以1比13惨败给多米尼克·戴尔,整场比赛仅得到208分,创下25局13胜制比赛的最低分纪录。

5. 2014年,迈克尔·沃斯利10比9击败丁俊晖

作为格洛斯特人的骄傲,沃斯利当时仅世界排名第75位,且首次打进世锦赛正赛。他的对手是当时世界排名第二的丁俊晖,后者在第一阶段后6比3领先,但在第二阶段的10局比赛中,丁俊晖输掉其中的7局。


这是沃斯利短短四年职业生涯中的最大成就,在打出一系列糟糕战绩后,沃斯利于2016年掉出职业赛场,而丁俊晖在当年的世锦赛中成为首位打进决赛的亚洲人。

6. 2017年,罗瑞·麦克劳德10比8贾德·特鲁姆普

特鲁姆普和卫冕冠军马克·塞尔比的夺冠赔率相同,当时还宣称“我的时代”即将到来。他说:“我的状态很稳定,输球是难免的,因为一个赛季有这么多比赛,我输球是很少见的,因为人们需要竭尽全力才能击败我。”

而1赔1000的罗瑞·麦克劳德似乎并没有咬牙切齿竭尽全力就击败了他,世界排名第54位的麦克劳德将“磨人”表现得淋漓尽致,全场比赛好事6小时44分钟,而他的最高单杆得分仅77分,特鲁姆普的命中率也只有可怜的65%,加上肩上影响,他让46岁的麦克劳德成为世锦赛中最年长的参赛者。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