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亨德利、戴维斯、奥沙利文:我和我的球杆,世界冠军好伙伴
关注

故事丨亨德利、戴维斯、奥沙利文:我和我的球杆,世界冠军好伙伴


上学时考试没带笔,会被老师形容成“上战场没带枪”。如果放在斯诺克运动中,或许这个比喻会更加形象:宛如球员打比赛没带球杆。

对于职业台球运动员而言,球杆就好比手臂的延伸,通过比赛和练习数千个小时的磨合,球杆已然具备不可替代的熟悉感。有些人更是永远都在寻找那块完美贴合手感的梦幻木材。

发出强劲的冲击力,球杆清脆地触击母球——“咔”,母球又撞向目标球——“哒”,准确入洞——“咚”,这是每一位斯诺克球员最熟悉也是最渴望的美妙三重奏。

故事丨亨德利、戴维斯、奥沙利文:我和我的球杆,世界冠军好伙伴


7届世锦赛冠军得主斯蒂芬·亨德利的经历最能说明球杆对球员的重要性。他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找到自己的“完美球杆”,不过它并非价值连城,甚至不是用传统工艺手工打造,而是一支价值仅40英镑的机器量产球杆。

这支球杆是Powerglide Connoisseur品牌,是他父亲在亨德利14岁时送给他的礼物,亨德利就是用这副球杆赢下全部7个世锦赛冠军,生涯全部的36个排名赛冠军中有34个是用它得到。

2003年,亨德利从香港和曼谷打完比赛回国,球杆被行李搬运工损坏。后来证明这次遭遇成为他状态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最终引向9年后在2012年的退役。

“当时它从传送带上掉下来,我就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可能结束了。”亨德利回想当时噩梦般的遭遇,“我打职业用的一直是那副球杆,它是机器量产的,并不是找哪个师傅、找什么木头或是找个同型号的来替换那么简单。”

故事丨亨德利、戴维斯、奥沙利文:我和我的球杆,世界冠军好伙伴


亨德利还透露自己的球杆曾遭吐槽,但自己偏爱。他说:“球杆是非常认主的东西,阿历克斯·希金斯总说我的球杆最合适的用处是放大棚里栽西红柿,因为实际上它有点弯,但我就是顺手。

“从泰国回来后,我曾找约翰·帕里斯尝试复刻,他是最好的制杆大师,给我做了三副,但他的杆质量远高于我原来那支,我反而不适应。”

“我不想说是因为这个才打得不好,我确实状态开始下滑了,但适应新球杆很难,你需要重新调整击球点。这跟网球不一样,只要他们想,一场比赛能换六支球拍。”

故事丨亨德利、戴维斯、奥沙利文:我和我的球杆,世界冠军好伙伴


世锦赛冠军史上仅次于亨德利的6冠得主史蒂夫·戴维斯就幸运一些,他同样悉心照料球杆,避免其遭受任何严重损坏。他本人并不认为是幸运,而是因为他对球杆的严格保护。

“我会把球杆随时放在触手可及的范围内。”戴维斯透露,“酒店凌晨2点防火警报乱响,我人下楼了手里也会带着球杆,人们会奇怪地问我在搞什么鬼。我也从不会将之留在车上以防碰上偷车贼。”

在比赛期间,这种近乎偏执的保护也不会有丝毫松懈。他说:“我绝不会把它放在赛事办公室之类的地方。”

故事丨亨德利、戴维斯、奥沙利文:我和我的球杆,世界冠军好伙伴


当然也有粗暴对待球杆的例子。苏格兰选手格雷姆·多特在2004年的一场比赛中1比5不敌多米尼克·戴尔。在回家的路上,他决定改变现状自己掌控命运。

“我很气自己的打球方式,讨厌这场比赛,根本不想练球,甚至不想再参赛了。”多特如此回忆当时,“我坐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阿历克斯(多特的已故岳父、经纪人)聊天,他说我应该回车上砍断这根球杆。”

“我照他说的做了。”

和球杆一同更换的还有多特的心态,三个月后,更加自信的他首次打进世锦赛决赛,两年后的2006年,他促成职业生涯的最大成就——赢得世锦赛冠军。

故事丨亨德利、戴维斯、奥沙利文:我和我的球杆,世界冠军好伙伴


值得一提是,多特在半决赛击败的正是罗尼·奥沙利文。在11比17输掉比赛后,奥沙利文将自己的球杆连同球杆盒一并送给了观众席的一位小男孩。

奥沙利文则是出了名地能适应,其职业生涯中使用过多支球杆,甚至考虑过使用一支紫色的球杆。

他调侃道:“如果人都能在关塔那摩的环境条件下生存,那我也一定能适应一支紫色球杆。”


《世界冠军的实战课》——郑宇伯台球课堂 【限时独家预售中 仅需299元!】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