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假期闲思——失败乃成功之“手足”
关注

眼下,斯诺克2018/19赛季已然全面结束,球员集体进入休假模式。我呢,只好让视野和思绪移动到边缘去眺望远方,便当做一次冒险吧,冒的什么险?当然就有可能跌落摔的粉身碎骨,害怕吗?试了才知道。也许,所有人都会恐惧一件事情,特别对于体育运动员而言,那就是失败。

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刚刚过去的母亲节,让我忽然想起这句俗语。当我们在要求不准或难以接受的时候,好像只是将失败看作脚下的奠基石,抛弃了真正的意义。还是今年的世锦赛,贾德·特朗普举起冠军奖杯实现职业生涯大满贯的时刻,相信大家仍未忘记已经悄然退场的约翰·希金斯。

三年、三次决赛、三个亚军,希金斯用青丝熬成从头再来的勇毅,直到两鬓斑白依旧保持光和效应,他同斯诺克相互辅育着。这样的失败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功呢?有的人也可以说,他曾收获过太多荣耀才有资格享受比赛的过程。好吧、我承认道理的确如此,输得起前提要赢得够。就像罗尼·奥沙利文终于出现罕见的一轮游,球迷们也没怎么进行抨击(单指中国),反倒当作逗趣的小插曲。

timg.jpg

面对中国球员的频频失利,我们便很难维持那样的轻松淡定了,为什么啊?特别简单的两个字——立场。远古至今,“立场”构成人类社会的版图,信念的纽带、改革的原能,战争的引线,它是一颗种子,在顺境或逆境中逐渐根深蒂固,结下善与恶的果实。但立场适用于世间万物吗?只怕未必。

体育是人类大团圆的粘合剂,它本质上不包含占领和欺凌,自然同争斗、压制区分开来。那何为成绩?成绩、应属一种贡献,并且是输赢双方协力创造的。球员在作为球员的那一刻就被赋予了价值,是任何人、势、权都不可掠夺的。没有败怎会有胜?似乎听上去像句废话,其实却很好理解。

若无败,胜便显得孤独,哦不!根本没有“胜”这档子事儿。胜利只是站在阳光下捧起那份贡献,失败只能栖身黑暗中将这份贡献揣进行囊,最后两者仍需打道回府。还会辨出高低贵贱吗?阳光很美好,黑暗即清醒,向往美好也不用摒弃清醒,否则体育精神形同虚设。

我特别羡慕圈内擅于技术分析的评论员们,哪颗球杆法没控制好,哪条线路走的有问题,总能讲个八九不离十,这记忆、观察力着实厉害!本姑娘一则糊涂二来生性顽皮,欲跳跃陈规寻找传说中的花果山。今天,我愿替每个人都曾度过或正经历的失败加以注解,请相信这绝非罪孽更不是耻辱,如果要命名,那就改为“失败乃成功之手足”吧。

timg (2)_meitu_1.jpg

本文作者:足尖写作人苗苗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